第649部分(第1/2 頁)
�淄醺��
事實上主導會議的是美國總統、伏爾加聯邦元首和德國親王,英國首相和法國總理成為跳的最起勁嚷的最厲害卻最色厲內荏的傢伙,至於段祺瑞則整天樂呵呵的權當是在訪親會友廣交朋友,日本的寺內首相算是段祺瑞的小跟班的角色。
1918年的聖誕節那天,持續了3個月的巴黎和會結束,同盟國和協約國締結了凡爾賽和約,英國獲得了阿拉伯半島,法國保持了在非洲的殖民地,伏爾加聯邦取代了當初的沙俄帝國,而芬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波蘭、白俄羅斯、西烏克蘭、喬治亞、亞塞拜然都成為獨立的國家,但是有三年的緩衝期,三年後舉行全民公決,決定這些新獨立的國家是保持獨立,還是選擇加入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或者是伏爾加聯邦!
值得一提的是,堅持布林什維克主義的白俄羅斯蘇維埃政權,在伏爾加聯邦的斡旋下,獲得了協約國陣營的承認,烏里揚諾夫和他的同志們必須保證不向白俄羅斯以外的國家輸出他們的主義和革命,否則,後果自負!
擁有800萬人口和20萬平方公里領土的白俄羅斯的未來,則在五年後由當地全民公決來決定體制,換言之,烏里揚諾夫和他的布林什維克們有5年的時間來鞏固政權,或者被人民推翻……周圍的鄰居雖然看上去都比白俄羅斯小,但是背後不是站著德意志帝國就是站著伏爾加聯邦,蘇維埃的日子可沒那麼容易過!
這場戰場摧毀了沙俄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讓奧匈帝國大傷元氣,但捷克匈牙利終於還是留在了奧匈帝國的版圖裡,土耳其帝國不復往昔雄姿,阿拉伯半島和北非一大堆新興沙漠小國宣佈獨立,背後當然是英國和法國的操縱。
法國人毫無疑問是持續了4年的這場大戰的最大輸家,美國作為英法兩國最大的債權人從此多了兩個不聽話也得聽話的跟班,雖然英國人憑藉海上力量和龐大的殖民地依然保持著超然物外的獨立,但是欠了那麼多戰爭外債的壓力也絕對不算輕。
中日同盟算是這場戰爭的最大贏家,參戰最晚,發展的最快,付出的代價最小,伏爾加聯邦名義上是獨立主權國家,元首卻是華夏王,這個新興國家雖然標榜民主和共和,採取的確實軍事獨裁製度,只是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前要過的好的多,《三五七減租條例》和《聯邦土地法令》讓社會秩序迅速的穩定下來,而聯邦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使得這個新興國家的凝聚力相當強……
胡蘿蔔當然不是唯一的籌碼,武裝到牙齒的聯邦國防軍、國民警衛隊、聯邦安全域性和各級以復員軍人為主體的地方政府構建起了一個新的帝國,烏拉爾山脈以東的西西伯利亞自治共和國依然存在,這裡也是中日同盟中劃給日本的殖民地,至於日本國內,對中日同盟後日本影響力日漸細微的不滿雖然時有所聞,但絕對沒有人敢站出來挑戰強大的鄰居……
日本唯一獲得安慰的是中國不打算大力發展海軍,陸空軍依然是中國的發展方向,而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的任務,則成為日本舉國上下唯一的期望和目標!
由於王庚選擇留在伏爾加聯邦擔任國家元首,因此,他的岳父段祺瑞成為了民國大總統,而徐樹錚則不出意外的成為了新一屆內閣總理,南方黨則成為議會第二大黨,第一大黨乃是代表參戰軍體系和新北洋的國家統一黨,段祺瑞成為終身名譽黨魁,而徐樹錚則成為黨首,馮國璋當上了參議院的議長,孫大炮則成為眾議院的議長。
中國參戰軍的規模始終保持在100萬人,另外擁有3000架戰機和超過10萬人的空軍,海軍是個短板,好在日本海軍的建設速度很快,這也耗盡了日本的國力,使得日本對中日同盟的依賴性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更加高了。
1919年1月28日夜,一顆比通古斯爆炸威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