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9 章(第3/5 頁)
————————————————————
張裔看著眼前的車馬與武士,笑道:“名為‘賞光’,實為威逼,若我執意不去,幾位壯士可要強行綁了在下?”
“您說笑了。我家公子知曉您此來江東,是有要事同孫將軍商談。您急,我們也急,不如您早些上車,彼此都方便。”
這為首之人看著五大三粗,其貌不揚,話卻說的極為穩妥,絕不似一般的僕人。張裔目色微沉。也罷。這些人不是孫權故弄玄虛,就是曹操的人,縱使是後者,也沒必要殺了他一介說客。想到此,張裔索性不再推脫,痛快的上了車。
然而,馬車並沒有駛向哪座府邸亦或酒樓,而是一路向南,到了城郊。“盛情”邀他前來的人,獨坐在竹林的幽靜深處。隔著斑駁光影,他聽得見沉雅的琴聲,聞得見清冽的酒香,獨看不清彼處的真容。
僕人引他在一旁的席子上坐下,奉上備好多時的茶。這時,琴聲止息,人聲隨風混雜在沙沙的竹葉聲中,聽的清,辨不清:
“先生有要事在身,在下便也開門見山。冒昧請先生來,是有一事想與先生商量。”
“命力士當街攔住我,強行帶我至此,現在卻連個面都不露,哪裡談得上‘商量’二字。”
張裔的氣怒是故意的。博弈之道,己方又相對弱勢,自要先聲奪人,讓對方以為自己別有依仗,心生忌憚。若是能激得對方露面,更是一舉兩得。
然而,綠竹彼處傳來的聲音,依舊溫和沉緩,未受任何影響:“事情緊迫,多有失禮。倘若在下與先生說完此事,先生不願答應,自會放先生離去。”
“你且說說看。”
“在下知道,先生此來江東,是為了勸說孫權與劉備結盟,共同對抗北方的曹操。”
他果然知道。張裔心中暗想。
“而在下想與先生商量的,正是此事。在下希望先生能放棄此行,立刻帶其餘蜀人回益州。”
張裔猛得站起身,往竹林外走去。沒走幾步,就有武士攔住了他。
“方才你說我若不想答應,就放我離開。現在怎說話不算數了?”
“先生還未聽在下說完。”
“受命而來,或會失敗,但絕無可能臨陣而逃。恕難從命。”
“那先生就不好奇,為何在下敢篤定,先生聽完我的話之後,必會改變主意?”
“……”
他不該好奇的。張裔心裡很清楚這一點,可猶豫片刻後,他還是沒控制住自己,坐回了席上。
倘若他今天晚上還未回去,隨他一同前來的人立刻會將諸葛先生親筆寫的書信送往孫府。左右耽擱不了正事,他打探的透徹些,也沒什麼。
竹林中的人自然早也料到了他的舉動。見他重新坐下,輕笑了聲。
“先生可知,如今的江東是何形勢?”
張裔不答。他知道,對面也並沒打算聽他回答。
“孫家經營江東多年,帳下文臣武將人才濟濟,又握有重兵,前些年燒掉的戰船,如今也已陸續修好。與蜀結盟,二分天下,外人看來,孫權有這個實力,也有這個野心。
但有些內情,僅有久居江東之人才能知曉。造船、徵兵,每一樣孫氏都需要向世族與百姓徵稅徵糧;又因為近幾年江東夷匪頻頻作亂,典獄吏治癒發嚴苛,夷族滅家之事屢見不鮮。與此同時,荀家則會時常辦月旦評簡拔人才,每逢水患天災乃止年歲佳節便廣施錢糧,又在各郡縣修建學堂、主持鄉禮……一方在取民之財,一方在廣施恩惠,縱使前者握有重兵利器,如今究竟誰才是江東真正的主人,先生應當看的明白。”
使敵奪民之利,使己惠民以實。在來江東之前,諸葛亮曾與他講過孫權的困局。縱使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