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單刀赴會(第1/5 頁)
“單刀赴會”這個成語,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西晉時期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吳志·魯肅傳》。此語最初描述了蜀漢名將關羽僅攜帶一把長刀以及少量隨從,毅然前往東吳參加宴會這一英勇事蹟。
所謂“單刀”,顧名思義就是指獨自一人手持一把刀,表示孤身一人面對艱難險阻而毫不畏懼。後來,“單刀赴會”逐漸演變成一個廣泛使用的詞彙,用於形容一個人勇敢地獨自去冒險赴約,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膽略。
從語法結構上來看,“單刀赴會”屬於偏正式結構,其中“單刀”修飾“赴會”這一動作。該成語通常帶有褒義色彩,讚揚那些敢於挺身而出、勇往直前的行為。在句子中,它既可以充當謂語成分,如“他單刀赴會,成功解決了難題”;也能夠作為定語出現,比如“這位單刀赴會的英雄令人欽佩”。
據史料記載,當時劉備已經平定益州,孫權要求割讓長沙、零陵、桂陽等地,但劉備並未應允。於是,孫權派遣呂蒙率領大軍前去攻打。劉備得知訊息後,親自返回公安,並派關羽去爭奪三郡。此時,魯肅駐守在益陽,與關羽相互對峙。魯肅邀請關羽見面協商,雙方各自命令手下士兵駐紮在百步之外,只有諸位將領帶著單刀一同會面。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情節成為了“單刀赴會”這一成語的由來。
總之,“單刀赴會”不僅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更是中華民族勇敢無畏精神的生動寫照。無論是在古代戰爭還是現代生活中,這種勇往直前、不畏艱險的品質都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1
成語故事
三國風雲際會,荊州宛如一顆璀璨明珠,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原是劉備同族劉表的領地。劉備投靠劉表後,劉表慷慨地將彈丸之地新野賜予劉備駐軍。此時,已成為劉備軍師的諸葛亮,猶如一盞明燈,勸說劉備奪取荊州,以此作為日後重振漢室的基石。然而,劉備心懷仁義,不忍與同宗相殘,並未採納諸葛亮的建議。
時光荏苒,劉表病重,他深知自己大限將至,便將劉備請來託孤。他誠懇地告訴劉備,若有需要,劉備可代行荊州之主的職責。豈料,劉表的兒子劉琮在曹軍壓境之時,竟然貪生怕死,向曹軍屈膝投降,將荊州拱手相讓於曹操。
赤壁鏖戰,曹操一敗塗地,孫權如猛虎下山,將荊州收入囊中。孫權暫且將荊州借給劉備,作為其日後發展勢力的根據地,並約定待劉備攻取益州後,便將荊州歸還東吳。豈知,劉備攻取益州後,卻猶如鐵公雞一毛不拔,根本沒有歸還荊州的打算。孫權見狀,怒不可遏,遂派大將呂蒙率兵強攻長沙、零陵、桂陽諸郡。劉備得知訊息後,亦派遣關羽鎮守。
關羽,這位有勇有謀、威震天下的猛將,恰似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令東吳望而生畏。東吳不願與關羽正面交鋒,便讓駐守在益陽的魯肅邀請關羽前來談判,並規定雙方的兵馬皆駐紮在百步之外,關羽只能孤身一人前往赴會。其實,東吳此舉乃是暗藏殺機,欲藉機除掉關羽。
結果,在宴會上,雙方話不投機半句多,最終不歡而散。由於對關羽的勇力心懷畏懼,東吳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始終不敢輕舉妄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關羽揚長而去。之後,還是劉備做出了一些妥協,東吳這才偃旗息鼓。
成語寓意
關羽,這位威震華夏的猛將,在明知道對方心懷叵測、妄圖取他性命的險惡局勢下,竟然毫無畏懼地選擇了單刀赴會這一驚世之舉。他的這份膽識與謀略,歷經千年歲月依然被後世之人所折服,並傳頌不衰。
單刀赴會絕非僅僅是將自身置於極度危險之中這般輕率魯莽的行徑,它實則蘊含著對整個局勢全面而深入的洞悉,以及針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變數都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果斷決策。能夠毅然決然踏上這條充滿危機之路的人,首先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