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軍隊參與救災(第1/2 頁)
趙盞將麵湯喝乾了。“我們倆就當是在南京城議政廳中,不是商議國家大事,只商議陝西一路抗旱的對策。李叔的想法不錯,權衡之下,全力疏浚水渠,保證一半糧食產量。保住一半糧食,就是保證了一半百姓不會成為災民。朝廷只需提供錢糧救助其餘一半災民,容易得多。”李堯道:“陝西全境戶籍人口四百餘萬,半數是二百萬左右。本省有存糧,能應對部分。差不多朝廷要撥付救助一百萬災民的錢糧。”趙盞道:“如果河南災情發展,最終與山西程度相當,算起來至少二百萬災民。好在河南現在不太嚴重,要趁早疏浚水渠。治理黃河是大事,耽擱不得。你這邊任用金國舊吏,金國舊吏不敢擔事,想來河南一樣。你面對的問題,叢陽也會面對。山西如何做,讓河南參照,兩省一併解決。”李堯道:“河南與山西不同。河南災情不重,治理黃河與河南有很大關係,許多河南民夫參與都水監的工程。叢陽手裡沒有多少徭役能徵調。我的難處是無雨,叢陽的難處是無人。都不好辦。”趙盞道:“那先解決陝西的問題。你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能夠保證疏浚水渠和擔水澆地同時進行,進而確保整個陝西渡過旱災。” 李堯道:“從全國徵調民夫疏浚水渠,陝西本地的民夫自在家擔水澆地,能保證渡過旱災。但黃河治理是大宋國策,沒有人給我用。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別的辦法。”趙盞問:“疏浚水渠需要多少人?”李堯道:“二十萬民夫足矣。一個月內能疏浚三條水渠,讓陝西半數耕地獲得灌溉。”趙盞問:“一定要用民夫?”李堯問:“不用民夫,用什麼人?”趙盞問:“你手中有多少兵?”李堯道:“西北軍十二萬。”他愣了下。“你是說,用士兵替代民夫疏浚水渠?”趙盞道:“不錯。相比他處,西北的防禦壓力較小。守住金城和山西邊境,不會出大漏洞。”李堯道:“讓士兵做民夫的活,這沒有先例。”趙盞道:“我做的許多事都沒先例。民夫能做的事,士兵就可以做。”李堯道:“調兵權在樞密院,你在就能當場下軍令。你要是不在,我不敢想這個法子。”趙盞道:“軍隊參與救災,要成為慣例。救災也是戰爭。今後出現災情,需要動用軍隊,上書到樞密院,請求下達軍令調兵。等我回去,以軍令形式通告。”李堯道:“動用我手中所有將士,仍不夠疏浚水渠的人力。”趙盞問:“西北軍需用多少人守禦邊境?”李堯道:“為了萬無一失,四萬人吧。”趙盞道:“這麼說,你能出八萬將士。”李堯道:“差不多。餘下十二萬怎麼辦?”趙盞道:“別一直問我,你想想該怎麼辦?” 李堯吃了口面。又吃一口,再吃一口,將面吃光了。趙盞不出聲,等著他想。李堯放下筷子,過了片刻,喜道:“我想出來了。”趙盞道:“說說。”李堯道:“疏浚水渠能解決陝西半數耕地的灌溉。我們在水渠覆蓋的地區徵調徭役。”趙盞道:“想的不算慢,挺快了。我就說李叔能出將入相。”李堯道:“有你在旁提示還好,沒有你提示,我不會想這麼多。”趙盞道:“起初我如你一般,以後見得多了,思慮才更周全。”他接著道:“對水渠惠及的地區下政令徵徭役。採取朝廷統一的徭役錢方式,僱傭民夫。陝西這邊手工業不太發達,以農業為主。但肯定有些無地的百姓應徵民夫,不難湊齊十二萬人。以民夫為主,如果民夫能多徵就多徵,安排餘下的民夫幫助擔水澆地。所有參與疏通水渠計程車兵,按照徭役薪水提供補貼。具體怎麼做,與下面人商量,拿出個應對辦法,以最快的速度救災。”李堯道:“我理會得。” 趙盞道:“陝西旱情暫時採取這樣的應對方式。你說河南缺人,鎮北軍不能動,河南的防禦壓力太大。雖然金國主動襲擊的可能性很低,仍不能不防備。尤其黃河堤壩,格外重要。鎮北軍和建康軍都要確保黃河治理順利進行,兩支軍團都動不得一兵一卒。河南壯勞力大部分在黃河堤壩,恐怕連擔水澆地的人都不夠。還有疏浚水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