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吃北京烤鴨遊覽頤和園(第1/3 頁)
無人不知北京最出名的菜餚是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從明朝開始便已開始流傳,歷經數百年的傳承與創新,如今已經成為中國聞名於世的名菜代表作之一。
追溯歷史至少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從最初的宮廷御膳,到後來的民間佳餚,北京烤鴨以其獨特的製作工藝和口感,征服了無數食客的味蕾。
正宗的北京烤鴨,從宰鴨到進爐要經過十多道(燙毛、擇毛、打氣、掏膛、洗膛、掛鉤、燙皮、打糖、晾皮、灌水)工序,再經270度80分鐘的全方位烤制,而且在烤鴨的過程中還要對鴨子不斷地進行翻、轉、燎、烤,這是為了讓烤鴨均勻受熱,從而讓烤出來的鴨子口感一致,肉更加香嫩。
最後烤出來的烤鴨外表油亮、色澤紅豔、外酥裡嫩、口感醇厚。
北京烤鴨可謂是家喻戶曉,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享有極高的聲譽。
四季民福烤鴨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食客上門,排隊是十分常見的事。
當然穆野是不需要排隊的。
週末中午飯點,穆野和張永志、陳秘書一起來到四季民福用餐。
258元整隻烤鴨。
幾人落座後,除了必點的烤鴨,他們又點了北京最有特色的炸醬麵,水爆肚,砂鍋白肉,京醬肉絲和宮保雞丁。
甜點驢打滾,豌豆黃。
等了一會兒,服務員端上來一整隻烤好的鴨子。
色澤紅潤,油亮誘人。
這時上來一名廚師,當著幾位客人的面展示醇熟的片鴨刀法。
先把鴨腦袋和鴨屁股切下來,小碟子擺好,這一桌誰坐在主位,鴨頭就對著那位,這叫“有頭有尾”。
師傅只用了幾分鐘就將整隻鴨子切成鴨肉薄片。
108片,然後擺在碟子裡。
一盤純皮,一盤連皮帶肉。
鴨架子做湯。
穆野用筷子挑一點甜麵醬,抹在荷葉餅上,夾幾片烤鴨片蓋在上面,放上幾根蔥條、黃瓜條或蘿蔔條,將荷葉餅捲起。
甜麵醬絲毫不掩蓋鴨肉的香氣,一點點辛辣的蔥絲點綴正好。
放入口中,細細咀嚼,鴨皮毫無鴨騷味兒,入口油脂感十足。
鴨皮酥脆,輕輕一咬即碎。
鴨肉鮮嫩,蔥絲辛辣、黃瓜絲的清爽以及甜麵醬的香甜在口中完美融合。
北京烤鴨有兩大流派,一個是以全聚德為代表的掛爐烤鴨,一個是以便宜坊為代表的燜爐烤鴨。
掛爐烤鴨的烤爐不安爐門,而是使用棗木、梨木等果木作為燃料,明火烤制。
這些果木在燃燒時,無煙、底火旺,燃燒時間長,能夠賦予烤鴨獨特的果香味道。
在烤制過程中,烤鴨師傅可以隨時檢視和翻轉鴨子,使用挑杆有規律地調換鴨子的位置,以保證鴨子受熱均勻,烤製出的鴨子皮脆肉嫩,口感極佳。
而燜爐烤鴨則採用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烤制方式。
它先將秫秸等燃料放進爐內點燃,使爐膛升高到一定溫度後,再將其滅掉。
然後,將鴨坯放在爐中鐵罩上,全憑爐內炭火和燒熱的爐壁燜烤而成。
這種方式烤製出的鴨子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裡嫩,香氣撲鼻。
掛爐烤鴨”因為皮下脂肪更容易燒化,會更加酥脆一些;而“燜爐烤鴨” 更為軟糯一些。
張永志和陳秘書各自也用薄餅捲起鴨肉、蔥絲、黃瓜絲,再蘸上甜麵醬,放入口中,細細品味著那混合了多種口味的絕妙滋味,臉上洋溢著滿足和愉悅的表情。
在這一刻,所有的煩惱都被這美味的食物化解了。
張永志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