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和買(第2/4 頁)
這“銀霜炭”本身賣得貴,利潤一定會很高,關鍵現在還供不應求。如果這樣的生意能夠抓在自己手上,趁著過年漲一漲價,這筆生意,絕對可幫他賺到其它生意一年都賺不到的錢。只是這生意留在仁和商號手上,真是“暴殄天物”啊!
於是,趙子祹在被說動了之後,召集了手下的狗頭軍師一陣商議之後,得出的結論是:明搶風險太大,而且成本不可控。想著這東西不過就是一種木炭,一定是燒製的過程有著一些特殊的方法,於是,就派人暗地裡監視著賣“銀霜炭”的店鋪,跟著送木炭的大車,很容易就找到了在倉王村的燒窯場。
接下來就去西水門碼頭,找了幾個地痞,請他們半夜裡潛入炭窯場去檢視情況,雖然說中間被人發現了,但也算是全身而退,並帶回來了一些半成品的木炭。
趙子祹叫商鋪找了兩三個燒木炭的老師傅,過來看了這半成品,說是除了木柴本身好一些,也沒有什麼特殊的,甚至也根本看不出為何這種木炭燒到最後,能夠成為又好看又好燒的銀霜炭。
這下,等於花了這麼大的精力,搞到手的東西卻一文不值。
趙子祹氣得大罵出主意的人都是笨蛋,並且說西水門的地痞沒有搞到直正有價值的東西,要把之前答應的報酬扣下一半,而那三個地痞中間還有一人被錢家三郎打傷了胳膊,還想著多要點藥錢,氣得都在碼頭大罵趙子祹不講信用。
所以被沙捕頭沒花多大精力就查清了原委。
“我的建議可以明著來!找仁和的掌櫃談判,逼他們讓出一半生意來。”之前不被採納的這個聲音便抬頭了,“有一半總比現在一分錢好處都撈不到好吧?”
“哼!明著談判,你說得輕巧!人家仁和憑什麼願意讓一半出來?”
“和買!”提這個主意的人就知道,關鍵的時候說出來才有用,“我們就直接告訴那掌櫃,這銀霜炭被宮裡的採買看上了,倘若不讓出來,就會被派入和買的目標,只有讓出一半給咱們趙家,趙公子才會出力,想辦法從和買目錄裡把它去掉。”
一下子,在場的人眼睛都亮了起來,這的確是個好辦法。
這和買一詞的本意就是“公平買賣”,但到了宋朝,卻已經完全失去了原意,反而成為官府巧取豪奪的代名詞。
朝廷本意是將自身的一些日用品不再去強行徵取,而是根據市場價格進行公平的採購,有時還會為了體現朝廷的氣度,適當抬高一點採購的價格,以至於這和買在一開始時,會成為體現朝廷關心民生的一種恩典。
可恩典既然產生了,便會成為特權,買誰不買誰,都得由宮裡負責採買的官員來決定,於是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些人從中撈取好處的地方。
也就是說,宮裡本來確定的價格還是不錯的,但備不住每一個經手的人都要從中過一手。比如就說這個銀霜炭,最初給的錢甚至可能是一貫半一斤,比市場價還能高出一半。
但是負責採買的官員定了你,總得從中拿個兩成作好處吧?然後便是層層剋扣,等最後到了發售的商號手上,這錢可能就只能有二十文甚至更少的錢了。
這樣子的話,和買便成了賣家的負擔與惡夢,成為了宮廷對於百姓商家的一種變相盤剝攤派,誰家的商品被列入了和買的目錄,誰就得自認倒黴。
唐詩《賣炭翁》,便是詩人白居易對於百姓遭遇宮中和買盤剝苦的實景刻畫代表作。
以趙子祹的家族地位,去影響宮廷採買品的選擇,理論上是有這個可能性的。一般人遇到這樣的一個局面時,往往也只能屈服選擇相對損失最少的那個方案。
趙子祹立即拍板,就由這個提議者陪他去找仁和商行去談判。
只是,躲在一眾商議者之後的孫溥卻冷笑一聲,心中暗罵這幫蠢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