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亡命鑄劍人(第1/5 頁)
龍泉自古出寶劍,一般的人往往都會重點強調鑄劍師的技藝與水平。但是來自於科技時代的秦剛心裡卻清楚,這裡最主要的關鍵因素往往取決於是否有好的鐵礦石。
按理說,這一時代應該有人能夠開始意識到這點的。因為此時對於大宋最有威脅的北方遼國,其軍事優勢就是兩點,一是騎兵眾多,二是甲堅刀利。這騎兵的優勢自然可以甩開不談,而關於造甲鑄刀,其無論是鍊鐵的工藝、還是鑄造的技巧,都是從中原地區傳過去的,無論是技藝的傳承、還是工匠的熟練程度,充其量也就是能夠達到到差不多的水平,卻為何能夠在這方面強過中原呢?
其實就在於遼國的地域裡擁有了大批優良的鐵礦,最終使得他們即使是在採用同樣的工藝流程與鑄造水平,最終制造出來的重甲及刀劍武器,都能夠在總體上壓過大宋一頭。
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也簡單,至少到了宋代,人們鍊鋼的方法還是基本依賴於生鐵與熟鐵相摻的灌鋼法以及反覆鍛打的百鍊法這兩種。
那時的人並沒有認識到鋼與鐵在化學元素含量成份中的變化規律,工匠們只能依靠個人的常年經驗積累進行反覆摸索。而有時本身開採出來的鐵礦成份就非常優良,那麼鐵匠在這種鐵料上的摸索與嘗試步驟就會大大簡化,表現為非常輕易地就可以生產出優質的鋼鐵產品。
反過來說,本身雜質太多的鐵礦石,即使花費了大量的提煉,質量仍有可能略差幾分。
龍泉縣恰巧就有一處藏量不大、但卻十分優質的鐵礦,並且因為春秋時期的歐冶子曾來此鑄就世上最早鐵劍的傳說,之後便在當地形成了歷史悠久的鑄劍產業。
不過,當秦剛帶著這個想法到了龍泉的鑄劍鎮去轉了一圈之後,看到的卻是令他十分失望的情形:
鎮上雖然有著很多家的劍鋪,但是裡面掛著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華而不實的裝飾寶劍,甚至翻個面來,還會看到一些來不及擦拭掉的鏽跡,劍身兩側的鋒刃,用手指摸摸就知道經不起兩三下的砍削。
“唉!想不到,號稱劍鄉聖地的龍泉,出來的都是這種騙人的樣子貨!”秦剛本是對同行的趙駟抱怨,一不小心聲音大了一點,結果讓劍鋪里正在整理貨架的一個年輕人聽到了,對方忍不住開口道:“你就看了這幾處,怎麼能就說龍泉的寶劍都是騙人的呢?”
秦剛正愁沒有人搭話,聽了後倒也來了精神,反駁道:“你們這裡這麼多的劍鋪我都看了啊,所謂的各種寶劍,的確都是騙人的東西啊!”
“你沒看到,那是因為……”年輕人急了,剛說到這裡,突然便被裡屋急急走出的一個老人“啪”地打了一下腦袋而止住了口。
“這位官人見諒!小兒無知,胡言亂語,惹得官人不快了。我們龍泉鄉的寶劍的確也就是虛名在外,都是外面的美譽過重罷了。其實這些劍器,也真當不得真的武器來用,大多數買的人,不過也就是放在家裡擺擺樣子,或者當成禮物送送人罷了。”老人連忙上前打圓場,眼神裡卻是有點深深的不信任與警惕。
“哦!”秦剛心下明瞭,這裡面肯定有事。他揹著手在這劍鋪裡轉了一圈,突然意識到了一點的不尋常:
按理說,此時的劍鋪都是前店後坊,前面的鋪面上放著自家產的商品供人選擇,後面叮叮噹噹地便是可以熱火打鐵鑄劍。
但是,這次他所轉過的這麼多家劍鋪,門前的鋪面裡的確是陳列著各種樣子貨劍器,但是竟然沒有一家在開爐燒鐵、錘打鐵塊。問題可能就是出在這裡了。
“老丈!不敢瞞您。”秦剛和藹地說道,“在下是外鄉人,侍奉恩師來處州就任。因為做了一點小營生,需要在山裡跑貨,擔心山賊打劫,就想給手下人配一些實用的好刀劍,所以來此尋找,不知老丈可否指點一下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