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為了今後出征做準備(三)(第1/2 頁)
弓弩和箭矢都是消耗品。
古代時空這邊處於黑暗時代,人口稀少,可用資源少,製作出來弓弩質量都不怎麼樣,往往射上幾十一百支箭矢就得更換弓弦,甚至弓身受力越來越低。
總之,一張弓哪怕是換弓弦,也射不了多少支箭矢就會損壞。
不僅戰爭期間才使用弓弩,平時訓練也是要使用弓弩的,同樣也要使用箭矢。
弓弩兵平時訓練,損耗掉的弓弩和箭矢數量便不少。
弓弩可承受的拉射次數有限,拉射次數到了就得報廢。
而箭矢也不是說射出去以後,撿回來就能繼續使用不造成損耗。
事實上,每一支箭矢射出去,命中目標以後,尤其是命中如石頭這樣堅硬的目標,箭身往往很容易受損。
十支箭矢射出去,再撿回來以後,完好無損還能直接繼續使用的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甚至有些戰場,箭矢射出去落在地上,人踩、馬踩,一場仗打完,原本射出去十支箭矢,還能有兩支完好無傷可以繼續使用的都算好的了。
常建新曾經幫助從現代時空採購了一百萬根塑膠箭身。
箭矢主要是箭身更容易損壞,箭頭的可重複使用機率遠大於箭身。
那一百萬根塑膠箭身早已經被全部製作成了成品箭矢。
算上撿回來以後可以重複使用的箭矢,這兩年唐軍的可使用箭矢總數量,其實超過了兩百萬支!
不過別看大唐軍隊前前後後擁有可使用箭矢超過兩百萬支,看上去似乎數量非常龐大。
然而,一千名弓弩手,每人射十支箭矢就去一萬支了。
單單是一個多月前安邑城攻防戰,上黨郡城攻防戰,這兩場城池攻防戰,便損耗了四五十萬支箭矢。
當初的晉陽城防守戰的損耗呢?這兩年的多場戰役的損耗呢?平時訓練的損耗呢?
總之,大唐軍隊現如今還剩下的可用箭矢總數,也就四十多萬支罷了。
這個數量,再剔除往後每天訓練的損耗,待大軍出征去攻伐諸胡的時候,還能攜帶出徵的數量怕是連三十萬支都不到。
所以箭矢方面,肯定要趕在大軍出征之前,額外生產一批出來。
靠大唐自己從箭頭到箭身全部自己製作,不僅需要大量人力,生產速度還很慢,一個月都未必能生產出幾萬支。
所以,這天晚上七點,常建新例行聯絡的時候。
“神仙,可否請您再幫忙送來一批上次那種箭身?”劉紹提出需求道。
常建新當即回應道:“可以,具體想要多少數量,大膽的說,不用擔心我這邊有困難。”
劉紹沉吟了一下,他沒有立刻說要多少數量,而是猶豫了一下,先詢問道:
“神仙,不知那種箭身可否重量更重一些?”
現代時空那邊,常建新一時反應不過來,疑惑道:
“怎麼了嗎?強度不夠?還是原先的單純重量太輕不好用?”
劉紹搖頭道:“並非箭身強度的問題,而且如果是直射,以及從上往下射的話,您當初送來的那批箭身,反而比以往我們自己製作的木製箭身更好用一些。”
“主要考慮到今後大軍出征,乃主動進攻敵軍,估計需要大量攻打城池。”
“如果是做為進攻方主動攻打城池的話,箭矢需要拋射到天上,再往下落,太輕的箭身落下來以後,殺傷效果會減弱許多,反而沒那麼好用。”
常建新瞭然,原來是這個原因,倒並不難解決,他笑道:
“箭身的重量其實可以定製,具體需要增重多少,你先確定好最合適的重量,然後拆掉箭頭,到時候我會取過來,按照你提供的箭身重量專門定製,保證重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