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世家的心理(第1/2 頁)
常建新毫無顧慮,他呵呵笑道:“四郡之地,本來也不需要選多少個官員。四郡的這點人口,也用不著什麼頂級大才治理。有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主要是讓他們合理的做到那個官職上,一個縣放兩個認字會寫字的人上去,有事的時候他們聚在一起商量商量,總能有一個章程出來。”
“最為重要的是,上任的人有一顆做事的心,不是有了點權力就貪圖享樂。”
“當然,現在這種世道,這點人口,也沒有物質讓當官的人享樂。”
沉吟了一下,常建新又道:
“到時候你們順道整一個監察機構,不定時巡視地方,同時年年審查地方官員政績。讓地方官自己把自己每天處理了什麼事情,處理的結果記錄在冊,年底上交到晉陽城。”
“下一道命令到整個晉陽軍中去,無論將領還是普通士兵,有識字會寫字,想當地方文官者,都可以參加考核,最終由主公和少將軍共同進行最後詢問,一旦考核透過,便酌情授予地方文官職位。”
“另外,篩選一些在大戰之中受傷太重,傷好了之後也不太適合再上戰場,但立有功勞者,去做地方縣尉,負責緝拿罪犯。”
這一整個框架不就都有了。
劉琨、劉紹相視一眼,雖然覺得有些兒戲,但如果他們不想去求世家,把文官治理體系直接交給世家,也沒有別的更好的方法。
在劉琨、劉紹這個時代,如果沒有常建新的影響,劉琨、劉紹也同樣有此刻局面的話,他們能看到的選擇,唯有親自到世家去商談,一個世家派多少人出來,接手一個個郡縣的治理體系。
甚至世家之中也有不少練武的,把一些軍中將領的職位一併交出去,到時候專心發展,或許也能一步步發展壯大,最終再造一個類似於西晉王朝的體系。
四郡十六個城池,三十幾萬軍民,其中普通百姓二十八萬多,並且真正需要認真管理的,也就晉陽、安邑兩座大城,只要把晉陽和安邑兩座大城管理好,其他十四座城池,出問題也都是小問題,不會有多大影響。
最終劉琨、劉紹父子決定聽常建新的。
後面幾天,他們便開始忙著在軍中,以及晉陽、河東、西河、上黨四地,頒佈詔令,進行科舉選官。
初步的考核很簡單,就是發幾張A4紙下去,參加考核的人能讀懂意思,能用書寫的方式回應上面提的問題,這初步考核便透過了。
而後就可以來晉陽城,由劉琨、劉紹父子,親自接見,再當面考核最後一些問題。
兩次考核都透過以後,便會授予第一批‘功名’,等候授予官職,派往各個郡縣上任。
值得一提的是,常建新讓劉琨、劉紹給幾個鄔堡裡面的世家送信,告知他們世家子弟也可以參加科舉,只要能透過考核,同樣獲得功名,有到地方擔任官職的機會。
對此,幾個世家的掌權者都嗤之以鼻。
正如常建新所說的那樣,從晉陽軍拿下河東郡,世家便在等劉琨或者劉紹親自上門。
他們甚至都想好了,看在同為漢人的份上,他們多少會派出一些邊緣子弟,幫助晉陽軍治理地方。
但為什麼說只打算派一些邊緣子弟,而不是最核心的人才。
因為他們並不看好晉陽軍,整個晉陽軍才四萬多士兵,所佔四郡之地,加在一起軍民都僅三十幾萬人口。
而晉陽軍北有鮮卑人、東有羯族人,西有鮮卑、氐族,還有隨時可能再次面臨關中長安匈奴漢趙朝廷的進攻。
四周敵對勢力太多了,胡人決不允許北方有漢人勢力存在,如果匈奴漢趙朝廷解決不了晉陽軍,那麼遲早有一天,其他胡人會聯合在一起,共同攻打晉陽軍。
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