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十萬匈奴軍隊來襲(第1/2 頁)
“已經發芽的紅薯先種下去,澆點水,等過兩天芽長長了,便直接把芽割下來,分成半尺長的段,這便也是種子,埋半截到土裡就會長!”
“玉米種子大約埋這麼深,注意間隔……”
劉琨、劉紹、趙斌、張信四個晉陽高層,一致決定只開墾耕種靠近晉陽城的四十萬畝左右土地。
小麥、稻穀是傳統主糧作物。
常建新提供有一些現代種子過去,雖然沒有化肥,但產量也能達到五百斤左右一畝,比以前一畝最好不過三百斤出頭強太多了。
原本也可以大量種植的,但胡人都認識小麥、稻穀。
種下去容易被胡人針對性的破壞或者搶收。
而土豆、紅薯、玉米三種作物,胡人都沒有見過,至少在這第一年,能瞞過胡人。
所以今年主要種植這三種,其中五成種植土豆,三成種植紅薯,一成半種植玉米,半成種植小麥、稻穀。
主要是常建新希望劉紹他們能自己留下一些小麥種和稻種。
他今年直接提供過去了一些小麥種和稻種。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不確定自己能一直和劉紹聯絡和交易物資。
所以今年就能給的,劉紹他們那個時代的華夏百姓能掌握得了的,他都想先給過去,比如雜交改良過數代的高產現代小麥、稻穀種子。
雖然真正想要高產,得年年都要購買種子公司改良過的種子,自己留種子的話,第二年產量會下降兩成多,加上沒有化肥,估計畝產最多四百斤出頭,但也比歷史上宋朝才引進的占城稻強得多了。
不僅是糧食種子,例如辣椒、西紅柿一類的種子,常建新也給了些。
只不過沒讓劉紹他們安排人大規模種在城外,而是都先種在城內,當做配料少量使用。
春耕開始一個月之後。
安插在長安城的細作傳回來訊息,漢趙偽帝劉曜已經調集十萬大軍,下旨由大將呼延翼統帥,北征晉陽城。
“算算時間,匈奴軍隊應該正在渡黃河進入河東郡,估計無需十日,便可殺至晉陽城下!”劉琨根據經驗做出分析。
河東郡就在晉陽城控制的晉中平原以南,從河東郡繼續向北進兵,只需四日就能進入晉中平原,七日兵臨晉陽城下。
也就是說,他們只有七日時間準備。
劉琨召集劉紹、趙斌、張信,以及十幾位中層將領文官,詢問他們春耕的情況。
“原本再有五日,也能把所有預計要開墾耕種的土地耕種完成,現在加快時間的話,可以提前一日耕種完成,屆時有三天時間將百姓撤回城內堅守!”一名文官做出回應。
劉琨點了點頭,大戰將至,胡人殘暴,讓百姓直接留在城外是不可能的。
可惜剛種下去的種子,無法得到及時澆水和精心照料,不知道這場大戰要多久才能打完,也不知道打完之後再去護理種下去的糧食,最終還能有多少收成。
常建新這個時候,正好連線古代時空,透過劉紹的視角和耳朵,聽到劉琨的擔憂。
他笑道:“玉米倒是有些麻煩,不過土豆、紅薯比較抗旱,就算一兩個月不澆水,只要草沒被旱死,土豆、紅薯便也不會被旱死,尤其是紅薯。”
“你們其實可以把紅薯當做‘草’來看待,就算不做任何照料,土豆、紅薯收成的時候,或許不可能有兩千斤以上產量,但七八百斤卻怎麼都能有的!”
聽到劉紹傳達出來的話,在場所有人心都放回了肚子裡。
他們所有人都不奇怪劉紹這種突然幫人傳話的情況,都知道劉紹能和一位‘神仙’聯絡,能求神仙‘賜’東西過來。
過去半年多時間,神仙賜予的糧食便足有幾千萬斤,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