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5 頁)
和出口產品生產商加以適當的保護。
另外,美國還覺得應該設定一些限制,遏制歐盟各國政府對空客過分扶持的發展勢頭。於是華盛頓和歐盟當局便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激烈磋商,最終在1992年達成了這項控制政府對企業扶持舉措的協議。其中規定,政府為新型飛機研發提供的資助不得超過所需資金的33%。雖然波音認為這個比率還是設定得偏高,不過它的管理層卻認為這已經是一個勝利之舉,為自己公司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此外,協議中對於政府扶持國有生產型企業的行為約束也讓波音興奮不已。
在西雅圖方面看來,這個協議給空客從政府得到的補貼數量帶來了一定的限制。協議中規定,如果飛機被成功地製造出來並獲取了利潤,則政府的資助將被視為貸款,公司要從利潤中抽取一部分來進行償還,空客必須將研發費用的25%返還給政府。只有在飛機研發和生產失敗的情況下,這筆政府資助才可以完全被視為資助,而不需要償還。
麥道也曾被迫經歷過與波音類似的遭遇。該公司力圖促使美國政府與歐洲達成協議來改變空客的這種特殊優勢,但很可惜,最終簽署的協議反而賦予了歐洲政府很大的權力繼續為空客注入資金,這讓麥道置身更糟的境地。這份協議反映了當時的華盛頓方面認為,麥道公司在航空製造業中成績突出,不需要給予什麼額外的幫助。這樣考慮的實際結果卻是造成了空客成為該行業僅次於波音的第二巨頭。這也是美國政府第一次允許其他政府有權在經濟方面支援自身的某些產業,包含了美國的貿易政策的傾向性轉變。
不過比爾·克林頓在成為美國總統後的幾個月訪問了西雅圖,途中在底特律短暫停留期間與空客進行了一次會晤,期間向法國、德國和英國政府暗示說:“歐洲人必須停止對空客投入資金,否則會讓我處境艱難,我不想死板地處理這個問題。”
克林頓對這一行業的局勢深為關注。從擔任總統一職開始,他就與部下討論過無數次這些方面的內容,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和相關人員見面瞭解情況的機會,並且將報紙或雜誌有關的文章都收集起來,雖然並沒有完全地閱讀,但他會在《金融時報》和《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等報紙雜誌上劃線,將涉及飛機制造業的一些內容特別標註出來。每次看到有關空客受到政府資助的評論時,他都激憤不已,狠狠地敲打桌子表示自己的不滿。在克林頓看來,美國政府要做的其實很簡單:波音為美國帶來的硬通貨最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工業公司,必須採取措施給予它一定的保護。而空客是美國參與全球商業競爭的巨大威脅之一,應該加以約束。他甚至曾向人透露:自己打算向國會提議給予美國飛機制造業的公司相同的資金援助,但這一想法並沒有被付諸行動,因為克林頓也料到國會對此事不會採取什麼積極的態度。
2月22日,克林頓專門檢視了波音在西雅圖周邊的廠房設施。就在不久之前,這家公司剛剛做出一項驚人的決定:它將解僱2 800名員工,也就是公司勞工的20%,同時還因為產業的整體市場需求的下降而削減了737、757、767和珍寶客機747共47%的產量。
在波音大量生產寬體客機以及研發出公司12年來第一款新式飛機777的廠房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閉式生產區域(它的面積還在不斷擴大),比爾·克林頓面對著該公司的員工首先就提到:“我和你們心裡都清楚,這次的裁員跟飛機制造業出現的一些困境沒什麼大的關係,關鍵是近幾年來歐洲政府給空客注入了260億美金的鉅額援助——而美國並未對此採取任何對策,這樣的情況對我們的打擊很大。所以我們必須主動改變這場遊戲的規則。”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3章 隱蔽的手法和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