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第1/2 頁)
話說李毅看完最後一本史冊,終於是對著朝代有一定的瞭解。
大楚皇朝,建立了有860多年,期間亦有興旺過,也曾衰落過,出國幾個明君,但更多的是碌碌無為的君王,當然偶爾也有一兩個昏君。
但整體來說,也不會對國家發展造成什麼影響。
直到楚歷800年,發生了一件改變整個大楚皇朝命運的事情,可以說整個皇朝的衰落,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楚歷799年,當朝的皇帝楚信皇,算不上是暴君,整體來說,如果沒發生什麼大事,就是碌碌無為地過一生。但這個楚信皇有一點不好,就是太愛面子,換如今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專門做形象工程的人。
而這一年,剛好是整百之年,楚信皇決定在帝都東側的淮陽山上,祭天禱告。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畢竟也不是什麼壞事,但楚信皇實在太愛面子,認為要築建一個大氣的祭天台才能彰顯聖威。於是就徵集工匠,設計了一幅祭天台的建築圖,打算準備動工。
但是,要在山上建造一個恢弘大氣的祭天台,談何容易?光是耗費的人力物力就已經是不計其數了。
當時的太子,只是看到了這設計圖,已經是覺得不可行,絕對是弊大於利,數次上疏勸諫,請求自己的父皇放棄這一舉動。
但事關面子的事,楚信皇又如何肯聽?加上其他饞臣的讒言,最終觸怒皇威,一怒之下把太子罷免,禁錮深宮。
但這不是這事件的結束,反而這僅僅是一個開端,如此浩大的工程,光靠帝都的百姓和工匠,是不可能短期完成的。因此一道詔書,就開始徵集附近幾州的壯丁和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前來修築。
問題隨之也來了。大量壯丁投入工程,附近幾個州的勞動力大大下降,導致延誤春耕。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頂多就一年失收,對國家影響也不大。但最大的問題是,由於要趕工,加上所需的石材木料的運送,期間頻頻發生意外。
就這樣累死一批,意外死了一批,但工程還沒完工。怎麼辦?唯有繼續徵集人手了。如此迴圈,大半年的趕工,都不知死了多少人,終於把這浩大的工程完工。
這一刻,楚信皇龍顏大悅,下令大赦天下。但是他對這國家造成的傷害已經是無法挽回了。
一時間民不聊生,怨聲四起。加上大赦天下所赦免的多是不法之徒,趁機四處作亂,不久後終於爆發暴亂。
暴亂雖然很快被鎮壓,但亂世的跡象已經開始浮現。
接下來發生的事,由於太子被廢,導致幾個皇子爭奪帝位,在朝廷中拉幫結派,爾言我詐,整個朝廷混亂不堪,有識之士紛紛隱退,最後演變成幾黨相鬥的局面。
一直持續了三年,最終由三皇子憑藉著自己岳丈的幫助,最後奪嫡成功。其他皇子要麼被害,要麼流放,充分體現出帝皇家的無情。當時楚信皇也感到心灰意冷,在楚歷805年傳位給三皇子,最後是不知所蹤,有傳言說是給三皇子暗害了。
三皇子繼位,號楚懷皇。楚懷皇雖然有心要改變這個局勢,開創一個新的盛世。但這又談何容易?經過祭天台的修築和幾位皇子的奪嫡之爭,這個國家已經是積重難返。
這位楚懷皇雖然算的上也是一個明君,也算是勵精圖治。但是他忘記的是,在奪嫡期間,賢臣良士,要麼隱退,要麼被害,剩下的都是皇親和外戚,還有的就是庸碌之人。
由於他是藉助外戚勢力才上位的,所以在當朝期間,外戚勢力隱隱壓制過皇親,皇親當然是不肯善罷甘休了。於是又有了一場新的鬥爭——皇親與外戚之爭。
這局勢,又持續了二十多年,到楚歷827年,皇親與外戚之爭,似乎已近到了尾聲,皇室勢力日益下降,外戚勢力幾乎可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