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2/2 頁)
包圍戰的下一步行動問題又發生了一次令人痛心的爭吵。我的計劃是讓a集團軍群對在它前面有步驟地進行退卻的敵軍發起一次猛烈的正面進攻;這樣插入敗退之敵的後方就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要完成這個計劃,需要使用機動部隊。但現在我們的政治當局認為,最後的決戰必須在法國北部而不應在佛蘭德一帶進行。為了掩飾這個政治目的,卻告訴我們說,佛蘭德一帶的地形由於水道眾多,不適於裝甲作戰。因此,裝甲部隊在抵達聖奧梅爾-貝頓一線後必須停止前進。我本想讓a集團軍群當鐵錘,b集團軍群當鐵砧;但現在情況正相反,b集團軍群成了鐵錘,而a集團軍群成了鐵砧。b集團軍群卻面臨著敵人有組織的防線,因此,這樣做必然要付出很高的代價和需要很長的時間。另外,現在寄予很大希望的德國空軍的作戰行動卻完全要看氣象條件如何。由於這種種意見分歧,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結果這比戰役的整個組織工作本身還更使人傷腦筋。&rdo;
一旦德國進攻部隊進行內線包圍的左翼接到上級命令轉入防禦,對佛蘭德地區的作戰行動能否取得成功,就要看北翼的b集團軍群各師和第四集團軍的右翼能否首先透過向心鉗形運動包圍並消滅布魯日以南的敵軍,爾後向阿拉斯東部推進。最後,德國空軍能否充分有效地使用兵力對付佛蘭德地區內的被圍敵軍,仍是值得懷疑的。
實際上,無論在進攻中的b集團軍群的北翼或是南翼,作戰行動都沒有按計劃向前推進;只是在戰線的中間地段,德軍進攻部隊於傍晚穿過魯萊爾斯-梅嫩公路,並派遣先頭部隊進入格盧威。此次作戰的結果現在使b集團軍群司令部認識到,應將進攻重點轉到第六集團軍和第十八集團軍的內翼。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