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見徐光啟 餓殍無數(第2/4 頁)
求道。
“你,你想做什麼,不可以,若是墨家復活,名教就會動搖根基,絕不可。”徐光啟神色大變,跳了起來。
“徐大人也該看到,如今的名教信徒都是些什麼貨色,明面上滿口仁義道德,道貌岸然,暗地裡男盜女娼,無惡不作,儒家早已死去,屍體腐敗正散發著陣陣惡臭。”王樸試圖盡力說服。
“那,那只是暫時,如今是末世,將來會好轉,不至於無可救藥。”徐光啟眼神閃爍不定的辯解道。
“只怕是沒有將來,建奴日益強大,我大明很可能會亡於異族。”王樸苦笑道。
“荒謬,我漢家人口數以億計,而區區建奴不過百萬。”徐光啟不以為然。
“若是平時確如你所言,人口差太多,建奴沒有機會,但萬一碰巧遇上改朝換代,天下大亂之時,漢人自己殺個昏天暗地,元氣大傷,建奴只要把握好時機,再輔以正確的策略,並非不可能。”
“這只是你的推測之詞,並無現實跡象,更何況我大明名臣良將無數,如今只有陝甘起民亂,各地依舊太平無恙。這本書老夫會妥善儲存,作為傳家之寶,可重建墨家太過於不妥,墨家劍走偏鋒,異邪極端,一旦衍生出不同派別,各派起爭鬥就是不死不休,永無寧日也。”
王樸聽了這話卻是啞口無言,異邪極端,派別鬥爭激烈確實是對墨家的中肯評價,他竟無力反駁。
第二日,就在王樸以為徐光啟已經離開太原,啟程返回京城時,門子進來稟報,徐光啟大人來訪。王樸很是意外,就令門子將徐光啟引到昨日相談的偏僻廂房,他稍備了一些茶水,親自端著前去相見,實是盼望能透過拉攏人心來挽回敗局。
“昨日老夫想了一夜,王節制的推測並不是毫無道理,末世之象已顯,朝中諸公忙著黨爭,而北方數個省連年天災,竟不間斷。大明的社稷前途實是堪憂。”徐光啟憂心忡忡的說道。
“那大人是要幫我了嗎。”王樸不禁大為驚喜。
“老夫還要再仔細想想,此事非同小可。今日叨擾還為了一件事,老夫始終想不通,那本書上說原教旨墨家建墨家軍本意是為了幫助小國守城,以此來阻止列國戰爭,可後來為了養日益龐大的墨家軍,竟靠出售兵器獲取軍費,列國得了這些兵器反而日益好鬥,戰爭更為頻繁,初衷與結果如此悖離,於是墨家內部產生分歧,分裂成許多流派,其中趙墨主張君主立憲制,以約束君王之法阻止戰爭,齊墨主張重商,以溝通互利來阻止戰爭,秦墨更是主張統一,消滅列國一勞永逸結束戰爭。這些學說不可謂無道理,可翻開史冊,為何唯獨秦墨的主張被拿來用,其他流派的主張何故不曾見於史冊,秦墨功成身退以後,為何就不見其他流派出來實現自己主張。墨家自秦亡之後就突然絕嗣,這期間發生了什麼。”徐光啟皺著眉頭連續數問。
“這些事情都過去那麼久,誰能知道,我估計是秦始皇卸磨殺驢,統一中國以後,就把所有墨家流派都給剿了。”
“果然,與我推測一致,君主立憲制和燕墨共和制難容於君王,可惜。”徐光啟痛心不已的扼腕嘆息。
“恐怕所謂的焚書坑儒,其實是焚書坑墨。”王樸見了徐光啟的表現,察言觀色覺得有戲,遂瞎編一通抹黑儒家。反正西方的文藝復興也是一通腦補,靠瞎編和學術造假來確立各種學說的正統淵源。其實古希臘的哲學理念類似印度種姓制度,主張人天生就分幾個等級,血統高貴的人永遠高貴,血統低賤的人永遠低賤。這種哲學理念十分落後,後世的歐洲文藝復興其實就是假借古希臘先賢之名自創了一套新學說,兩者其實風馬牛不相及,但不得不說假借祖先之名,給這些新學說找個遠古的淵源更容易讓人們接受。這種造假歐洲人做的,他為何做不得,不外乎就是考驗臉皮厚而已,為了打敗建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