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國學道德經經典誦讀完整版 > 第74章 若民恆且不畏死

第74章 若民恆且不畏死(第1/25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京圈太子爺美色撩人!她閃婚了上古補天決八零,易孕美人專治禁慾絕嗣大佬不當大家閨秀後,我打遍全京城搬空京城,她帶著瘸腿將軍去流放綠茶海後太子妃,你挖的坑我來平綜影視:我在小世界瘋狂做任務豪門夫婦的互演日常觀影盜筆:汪家破防之旅我有一座太上道宮你寵白月光,我揣孕肚離婚你哭啥入宮五年守夠了,打死我也不留了家族崛起,天衍神樹解約回國後,歸國愛豆的巔峰之路被迫成為敵人的金絲雀仙途風雲紀【咒回】帶著遊戲賬號來到異世界關於我轉生成沙怪這檔事穿成美強慘:哥哥男主嫂嫂女主秦王讀心後,我成了他的蜜罐子

【帛書版】

若民恆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若民恆且畏死,而為奇者吾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恆且必畏死,則恆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希不傷其手矣。

【通行版】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譯文】

如果人民飽受暴政的逼迫,到了連死都不怕反抗的時候,統治者又怎能用死來威脅到他們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懼死亡的話,對於為非作歹的人,我們就把他抓來殺掉,那還有誰敢胡作非為呢?經常有專管殺人的人去執行殺人的任務,代替行戮者去殺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頭,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頭的人,很少有不砍傷自已手指頭的。

【註釋】

\"若民恆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 - 如果人民總是不怕死,那麼用死亡來恐嚇他們又有什麼用呢?這裡的“恆且不畏死”指的是人民對於死亡無所畏懼,可能是因為生活的困苦或者其他原因使得他們對生命失去了珍惜。“奈何以殺懼之也”是在質疑使用死刑作為威懾手段的效果。

\"若民恆且畏死,而為奇者吾得而殺之,夫孰敢矣?\" - 如果人民總是害怕死亡,那麼對於那些行為異常(即違法亂紀)的人,我可以將其處死,這樣誰還敢做壞事呢?這裡的“而為奇者”指的是那些行為出格、違反常規的人。“吾得而殺之”表示統治者有權力對這些人實施死刑。“夫孰敢矣”是在說,如果人民普遍害怕死亡,那麼死刑作為一種懲罰手段應該是有效的。

\"若民恆且必畏死,則恆有司殺者。\" - 如果人民確實必然害怕死亡,那麼就應該有專門負責執行死刑的官員。這裡的“恆有司殺者”指的是設立專門的機構或官員來執行死刑,而不是隨意或濫用死刑。

\"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斫也。\" - 那些代替專職官員執行死刑的人,就像是代替熟練的木匠砍木頭一樣。這裡的“代司殺者”指的是未經授權或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擅自執行死刑。“代大匠斫”則是比喻,指出這樣做是不恰當的,因為沒有相應的技能和資格。

\"夫代大匠斫者,希不傷其手矣。\" - 那些代替熟練木匠砍木頭的人,很少有不傷害到自己手的。這句話是在警告,如果未經訓練和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擅自執行死刑,很可能會造成錯誤和不公正的結果,就像一個不熟練的人嘗試去做一個熟練工匠的工作,很容易會受傷一樣。

整體而言,這段話反映了老子對於死刑使用的看法,他認為死刑應該由專業的官員來執行,而不是被隨意或濫用。同時,他也質疑了死刑作為威懾手段的有效性,特別是在人民已經對死亡無所畏懼的情況下。老子的觀點強調了統治者應該審慎使用權力,避免過度依賴暴力手段來維持秩序。

接下來,我將從認識和理解世界、修身養性的指導、處事哲學的啟迪、道德修養的強調、科學創新的啟示、藝術創作的啟迪、生活平衡的追求、持續學習和成長的倡導、應對變化的智慧以及道德決策的指導等十個方面,探討這段話對現代社會的積極影響。

1、認識和理解世界

這一章節出自《道德經》,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對我們認識和理解世界有著多方面的積極影響。以下將從九個方向進行論證和舉例說明,並結合相關的名言名句和詩詞加以潤色。

一、對生命價值的尊重與敬畏

這一章節開篇便提出“若民恆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直接引發了我們對於生命價值的思考。生命是寶貴而神聖的,每個人都

目錄
搜空!搬空!財迷王妃空間巨能裝分手後,陸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我那個沒長嘴的丈夫四合院:開局雙穿門,鷹醬懵了最強幻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