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第一次戰局分析(第1/2 頁)
陳澤看上去五十出頭,腦袋上花白的頭髮裡,黑色的部分已經不多了,深褐色臉上的皺紋記錄著飽經戰火的歲月。聽到鄭聰吩咐,陳澤用粗糙的大手從袖子裡摸出了一張布制的地圖,鋪在眾人面前的桌子上。
“你們看,這條是烏溪,烏溪以南的地方都已在我軍的掌控之下。”眾人順著陳澤的手指,看著這張繪製得比較粗糙的地圖,聽陳澤講解形勢,“渡過烏溪就是大肚王國的地盤。不過,沿海一帶的牛罵社、沙轆社、水裡社和大肚社,經過去年右武衛劉國軒的征伐,已經沒有多少土番居住了。”
臺灣土番的村社名稱,其實是土番語的音譯,所以才會有“牛罵社”這樣怪異的名稱。穿越者們對此倒是見怪不怪,畢竟音譯就是容易出么蛾子,比如“波羅的海”,就經常有人誤以為是“菠蘿的海”,以色列前總理“內塔尼亞”也經常“胡說”。
“現在,土番全都向東退往大甲溪上游一帶的岸里社、烏牛欄社、樸仔籬社和阿里史社。”陳澤繼續用手指著地圖說道,“王爺的意思就是攻佔這些地方,為我所用。”
項紹寬仔細看了看地圖,實際上陳澤所說的,就是烏溪以北、大甲溪以南,夾在海岸線和中央山脈之間的方形區域,總面積目測不過幾百平方公里。如果沿海一帶已經被鄭軍控制,那麼大肚王國的地盤也所剩無幾了。不過,從地圖上看,大甲溪以北直到雞籠之間,還有很廣闊的地域,大多沒有標註土番的據點。於是問道:“陳先鋒,請問這大甲溪以北,還是大肚王國的地盤嗎?”
“當然是。據我所知,大甲溪以北的土番與大甲溪以南的土番並不是同一部落,不過都受大肚國王轄制。”
“對了,說了這麼久,我們還不知道大肚國王叫什麼名字呢。”毛淵明忽然想起了這個重要的問題。
陳澤努力回憶了一下,說道:“大肚國王名叫馬祿,幾年前我曾經見過他一次,當時還只有二十四、五歲,今年應該有三十上下了吧。”
“馬祿?”毛淵明扭頭看了一眼“空軍馬鹿”莊寒天,莊寒天自然是狠狠瞪了毛淵明一眼。
毛淵明沒有再和莊寒天逗笑,回過頭來一本正經地問陳澤:“你是說,他姓馬名祿?”
陳澤搖了搖頭:“土番哪有叫漢人姓名的。大肚國王號稱’白晝之王’,現在這個姓甘仔轄,名叫馬祿,我們都習慣只叫他的名字。”
“陳先鋒,那王爺有沒有說過如何對付大甲溪以北的土番?”項紹寬還是想知道鄭經到底是不是有打通連線雞籠的道路的想法。
“我們若是向大甲溪上游的岸里社一帶進兵,大甲溪以北的土番很有可能出兵來援,自然是不得不防的。至於是否還要再向北拓展,王爺並沒有說過。”
“用兵不能拘泥於一時一地。大甲溪兩岸土番,必定互通聲息,相互援救,我們若是僅僅攻取岸里社一帶地方,則敵人的援兵隨時可以渡過大甲溪南下,襲擾我軍後方。首尾難顧,則是兵家大凶之局。”項紹寬指著地圖上大甲溪北岸的據點說道。
“項先生果然思慮周全,不知以項先生的意思,我軍應當如何部署?”說話的是金漢臣。
金漢臣這個名字聽上去有些人工斧鑿的感覺,實際也確實如此。剛才鄭聰介紹的時候,說他原名鍾瑞,很早就投效鄭成功,金廈失守的時候,鍾瑞因為不希望離開福建家鄉,因此投降了清軍,不料清廷要把鄭軍投降的將士都遷移到內地省份,鍾瑞便又隻身一人駕船來到東寧,重歸鄭經麾下,鄭經因此替他改名為金漢臣,以示忠於明廷之意。
項紹寬聽了金漢臣的問題,搖了搖頭,說道:“那就要看敵人的情況了。我聽說,去年右武衛劉國軒率軍三千,攻打沿海四社,打得非常艱苦,最後不得不屠了整個沙轆社。”
“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