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2/3 頁)
事懊悔不已。
雍國的王位繼承法一向嚴苛,原由是雍國的第二代君王雍靖王曾廢長立幼,讓最小的兒子繼承王位,結果致使幾位兄長不服,九兄弟間為謀大位兵戎相見,史稱九公奪嫡。這一亂使得本來實力最為雄厚的雍國一蹶不振,而最終奪得王位的六殿下桓公也就是雍桓王再也無力揮師南下一統九州。不僅一統天下的心願未了,而且雍桓王為了重振雍國之強盛日夜勤政,竟積勞成疾,在位僅十二年便駕崩,享年三十七歲。雍桓王臨終前留下遺詔,後代王位皆由嫡出長子繼承,任何人不得違逆。此詔還寫入律法,若違此法者皆為雍國之罪人,定誅不赦,且逐出宗室,不準葬入王陵。此後雍國又傳了八代君王,在近三百年的時間裡雍國王室子弟皆各安天命,宗族之內再沒有傳出同室操戈之事。
所以直到雍國第十一代君王雍孝王時,也是立王后所生的王長子為太子,然而軒轅耀酷愛舞文弄墨,所以不受重武輕文的雍孝王喜愛。在雍孝王心裡,天生勇武又才德兼備的二王子軒轅欲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儲君人選。只是礙於先祖遺命,又兼太子雖無大才但也沉穩有度,所以雍孝王也沒有動過廢黜之心,只是封二王兒軒轅欲為欽公,囑咐其將來好生輔助王兄中興雍國,甚至一統七國。
軒轅耀心想他無過之時父王就偏愛王弟,且王弟戰功赫赫,不僅軍中和朝中擁戴他的人甚多,就是在平民百姓眼裡,他的二王弟也比自己威望要高,雍國的百姓也許不知道他這麼一個太子,卻人人都知道二殿下宅心仁厚,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人們都說有此等賢公實乃雍國百姓之福。若不是有先王遺詔,恐怕他的太子之位早已易主,如今犯下如此逆輪之事,就算有先祖遺命,也保不住他,他知道若是他的父王知道他做出這等有違倫常之事,絕對饒不了他,且不說太子之位,自己能否保命都成問題。
於是軒轅耀在東窗事發之前連夜逃回燕京,將此事對身邊謀士一說,其中就有人提議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逼宮。軒轅耀細一琢磨,想到自己退無可退,於是經不起手下人攛掇最終決定鋌而走險。於是集結軍隊欲逼宮篡位。
紙包不住火,雍孝王回華清宮後聞聽太子所犯禽獸之事,怒不可遏,不僅派遣禁衛去捉拿太子,更是匆忙率眾返京欲治太子之罪。
卻不曾防備太子已有謀反之心,在回京路上遭遇太子衛隊的伏擊,被困於伊山,命在旦夕。
雍孝王的數名近衛從伊山突圍,一行數人直往南部去追正去平定叛亂的欽公軒轅欲的軍隊,求其回師援救。
近衛一路上被人截殺,追上軒轅欲的軍隊時只剩一人,待那人將雍孝王的血書呈給軒轅欲後,沒等欽公開啟血書來人便一命嗚呼。
軍帳中除了軒轅欲外還有一干將官,所有人聽後都義憤填膺,話說武將大都不如文臣那般凡事都思前想後,做事都比較衝動,個個都嚷著要求欽公出兵勤王。
軒轅欲先是令眾人稍安勿躁,然後命人將報信之人送歸故里安葬,並囑咐一定要善待為國盡忠的勇士家屬。這番舉動著實讓追隨他的將士們心感安慰,直道自己跟對了主,能夠追隨欽公建功立業,就算拼上性命也值。
軒轅欲展開血書,看時手抖個不停,未等看完已然喘不過氣來,底下軍士只見欽公突然口吐鮮血,左手抓著血書捂緊胸口,看似搖搖欲墜,眾人忙進前將他扶住。
只聽軒轅欲哀痛道:&ldo;王兄怎麼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殺父弒君,天地不容。&rdo;軒轅欲扯過其中一個青衣翩然的俊秀年輕人,此人和其他穿鎧甲的人不同,雖是一身布衣,卻是軒轅欲帳下第一謀士,在軍中也深得眾軍士信服。
&ldo;少……少昊。&rdo;
&ld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