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決心赴死的邵元帥(第1/3 頁)
當趙禎在收到了卞謀延等人的密信,得知有三萬無影軍引饕餮滅契丹的訊息之後,他一是對這個作戰計劃感到了一絲欣慰,二就是在為邵涵予的結局感到一陣惋惜了。
因為趙禎比誰都更加地清楚,大宋的文官集團,是絕對不會輕易地放過這個機會,他們會不斷地上疏彈劾、甚至是在民間瘋狂地造謠邵涵予,假傳聖旨和圖謀不軌的不臣之心了。
為了挽救一下邵涵予的淒涼結局,趙禎甚至還揹著所有人,在私底下補寫了一份准許邵元帥,採取引饕餮滅契丹的作戰計劃的聖旨了,但是正在看戲的貝凱一家人都知道,這份補寫的聖旨也改變不了,邵涵予的悲慘命運啦!
文官集團的心比煤炭更黑,他們的手段比眼鏡蛇更毒,他們揹著武將們又制定了,引饕餮滅西夏、滅吐蕃、滅高昌、滅回鶻、滅西域,甚至就連大宋的藩屬國-大理,也成為了他們的殲滅計劃之一。
既然邵涵予已經背上了,假傳聖旨-滅契丹的罪名,那麼就再讓他背上滅上述幾國的假傳聖旨的罪名,彷彿也無傷大雅了,長期以文御武的文官們,自然是知道軍中的哪些將領,和上述的幾國之間有著血海深仇了,於是,他們便在私底下鼓動這些將領們,率軍引饕餮去滅亡這些國家啦......
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預防叛徒的出現,文官們不僅鼓動了與西夏等國有私仇的將領們,而且他們還收買了邵涵予身邊的一些隨軍參謀,將邵元帥手中的一些能夠調動部分兵馬的兵符給偷了出來,一個只能夠調動五千兵馬的兵符到了文官們的手中之後,他們就能夠讓這些將領們,調動上萬的兵馬前去引饕餮覆滅西夏等國了。
旁白:當初作者君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就有了這個疑問,既然饕餮六十年才來襲一次,大宋為什麼不利用這六十年的時間,從長城的位置開始,建設幾條壁壘堅實的甬道,讓甬道的另外一段通向契丹、西夏、吐蕃、回鶻、高昌、西域和大理等國,等饕餮來襲之後,直接將饕餮給引入甬道之中,讓饕餮去滅了這些國家不是更好嗎?
正文:這些和西夏等國有著血海深仇的將領們,拿著文官們給予他們的兵符,各自調遣了一萬到三萬不等的大宋兵馬,將不計其數的饕餮小兵們,朝著西夏、吐蕃、回鶻、高昌、西域和大理的境內,給接引而去了,當饕餮們在來到了這些國家的境內之後,這些國家的子民們都像契丹人一樣,在驚慌失措的逃跑過程當中,葬身在了饕餮們的口中啦......
將領們拿著自己的兵符私自調動兵馬,邵涵予本人反而還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王德華等人幾天前就獲知了這個訊息,但是他們卻一起瞞著邵元帥,直到趙禎的使者來到了元帥大營,邵涵予才知道自己這是在劫難逃了。
皇帝的使者-蒲公公,將那份由趙禎親自補寫的,可能已經沒有什麼用處的聖旨,在四下無人的情況下-交給了邵涵予。
“邵元帥,皇上能為你做的,只有這些了,臨行前,皇上也讓咱家轉告你,反正你除了林梅這位養女之外,也沒有其他的親人了,不如就趁著現在兵荒馬亂之際,你逃吧!”最後的這三個字,蒲公公可是在貼近了邵涵予的耳邊之後,小聲得不能夠再小聲地如此說道了。
“還有,林梅小姐的安危,你也不用擔心,皇上定會保她周全的!”就在邵涵予想要謝絕皇上的好意之時,蒲公公就又在他的耳邊小聲地補充了一句。
“蒲公公,皇上的好意,末將心領了,但是末將卻不能逃,末將只要一逃,就是貨真價實的叛將了,到時候,末將麾下的全體將士,都會成為令世人唾棄的叛將從屬,他們的子子孫孫都將因為末將而讓人瞧不起,為了這無數的將士後裔們著想,末將說什麼都不會逃的!”邵涵予真-大義凜然地謝絕了皇帝的一番好意。
“邵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