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農村小子王小五(第1/2 頁)
王小五出生在北方的一個小村子裡,因為家裡排行第五,所以就叫王小五。
他家裡離縣城有8公里山路,趕集基本靠走。
十年前還能通汽車,據說那會是剛分產到戶,汽車拉著白糖和鹽會到村子裡用拉來的東西以物換物。
村子裡大多數都是用自家種的玉米、黃豆、小麥、蘋果換。
反正糧食不值錢,小麥2毛5一斤;玉米1毛3一斤;黃豆2毛一斤,蘋果一斤1毛5到2毛。
那會蘋果品種也只有:黃元帥、紅五星、國光、秦冠這幾個品種。
基本不加管理,不修枝,不打各種太多農藥。
不梳花梳果,是指把長得擠在一起不好的花和果子摘掉,太多營養不良,長不好也長不大。
也不套袋,雖然賣相不好看,但絕對是貨真價實的綠色食品。
村裡的大路後來遇到連雨天沖垮了,沒有人管也沒有人修。
因為分產到戶,不吃大鍋飯了,都積極的顧小家了。
山路只能透過架子車(以前的板車上坡靠牛拉),一般去鎮上賣東西,量少了就靠人背。
量多了,就靠人拉著木頭做的板車,返回村子的時候因為路太陡就得靠牛拉著,人掌握方向,才能上坡回到家裡。
當然這得是晴天還需是幹路,因為是泥土裡,下雨走就會陷進去……
北方都是丘陵地帶,大多坡地,沒有水田。
而且乾旱少雨,也沒有像南方的灌溉渠。
一年靠天吃飯,旱澇保收,種收全靠人工。
所以遇到天氣不好,尤其小麥會爛在地裡發芽,那就只能一年吃芽麥(發了芽的麥子磨成麵粉,吃起來粘牙)。
即使收回來,遇不到好天氣晾曬,也會發黴發芽。
那會農村真的是落後,一個字“窮”,兩個字“太窮”……
若是曬糧,遇到雨天,沒有烘乾機,沒辦法,只能放炕上,烘乾……
但是全靠炕烘乾不現實,誰家哪有那麼大的炕,要是連雨天,那就只能眼看著發黴了……
即使農民收成再不好,也得要保質保量按時交公糧。
所以交公糧還都是篩選自家最優質的連自己都捨不得吃的糧食。
就怕交公糧遇到挑毛病的主,百般挑剔,還得重新手工篩,曬……
若是沒關係的話評分低,還得多交糧,搞不好一家人口糧都沒有了……
因為家裡姊妹多,勞力少,父親一個人要養一家人的吃喝。
經濟來源就是靠一雙手一身力氣種地,靠天吃飯。
一年收入不過幾百塊,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隨著姊妹的長大,該成家的成家,該分家的分家,都各自過著食不果腹的窮日子……
到最後父母老了,只剩下小五了。
上學最怕要繳費,每次為了錢沒少被老師批,遭同學的白眼……
那時候特別羨慕身邊的同學,羨慕他們有個好家庭,不用為錢愁苦。
家裡窮,為了省錢,上學也是在學校外面租的民房。
自己做飯,日常菜都是家裡種的,做飯燒火用的是自己山上砍得晾乾的柴。
每逢週末晚上揹著柴米油鹽醬醋茶去往租的小房子裡。
下雨天,外面大雨,裡面盆子接著小雨……
和別人一比,自己過得什麼日子啊,所以自卑不自信。
今年王小五具體多大,是14還是15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因為父親說他是80年的臘月19,母親說是80年的臘月29……
別小看這中間的“10”天,“多1歲或者少1歲”,這關乎著無論考學也好,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