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殿上對峙(第1/3 頁)
景定二年,南楚殘軍於西南道起兵叛亂,肅章王趙洵奉命出征平叛,連勝,盛夏之時,叛軍攜百姓幾千餘人固守祁川城十二日後破城,叛軍主帥畏罪自焚,南楚少主率殘部出降。
同時,登基不足一年的新君病重傳入朝野,小太子監國,晉王趙承甫奉命輔政,後收到南府兵中將領聯名秘密密報,奉命出征西南道的肅章王趙洵大敗西楚殘部、收納敗將降兵卻密而不報,欲合併西楚殘部、擁兵自重,於西南道起兵謀反。
趙承甫稟奏少太子,欲將趙洵就地誅殺、以昭皇威,以上官岱為首的離陽世族卻極力抗爭,反對就地誅殺,要將趙洵帶回京中受審。
兩方對峙下來各不相讓,應皇后鳳令,擒拿趙洵回京受審定罪,青州兵精銳出動,與南府兵中守節將領協作趁其不備將趙洵抓回,不日將押解至京中受審。
趙承甫收到青州軍的密報,將紙條揉作一團緊握在手中,露出了笑容,他戰戰兢兢隱忍到今天,一切在現在彷彿觸手可得。
南府兵方面協同回京的都是依附他們的人,離陽世族那幫人真的被上官岱那個小子搞壞了腦子站出來為趙洵辯白。
但是同意青州軍去押解趙洵回京就是他們最大的錯誤,公堂受審,朝上辯白,他怎麼會給趙洵那個機會,他多活一天,他都會覺得不安。
趙洵是個聰明人,多少人死在他手裡,可惜趙策安教了他那麼多算計別人的東西,卻沒教會他這皇室之中趙策安和先皇那樣的情誼才是稀有,功高震主、心有忌憚才是常事,狡兔死、走狗烹才是歷史不可違背的規則。
就算他不動手,趙承鈺好好活著當皇帝,肅章王府、離陽世族、清河四姓,這些都是要慢慢拔掉的,他不過需要更快些罷了。
走完這一步,這世間再也沒有人可以忽視他,他要站在最高峰,所有人抬頭看天都要看到他,他這一輩子再也不願等誰的憐憫。
將趙洵帶回受審的詔令發出十日後,青州軍快馬上奏,趙洵於回京路上畏罪自盡。
滿朝譁然,趙承甫坐在太子下方,冷靜地看著眾人,不自覺揚起微不可察的笑容,這場鬧劇是時候結束了,上官岱以為極力抗爭帶回趙洵又能改變什麼呢。
趙承甫隨即表明態度,“太子殿下,依臣之見,雖然逆賊自知罪孽深重自盡而去,但其罪可誅,請殿下下旨削其爵位、貶為庶人,抄沒府邸,以昭天威。”
太子不過還是個孩子,根本毫無主意,趙承甫奉命輔政,朝上有人明白這是想給趙洵造反之事蓋棺定論,但是又無明確證據誰會跳出反對。
太子正在迷茫之時,殿外響起了一個響亮的聲音,“晉王殿下這麼迫不及待給我定罪,是害怕別人發現王爺手中的所謂罪證漏洞百出嗎?”
趙洵身著內侍服飾,從殿外緩步而來,上官岱一瞟殿外來人,心中頓時安定下來。
趙承甫震驚地看著突然出現的趙洵,預感事情出了差錯,不過趙承鈺現在病入膏肓,如今他才是大權在握的人,既然來了就再殺一次。
他隨即搶先一步攀誣道:“趙洵,你涉嫌謀逆,本已給你可以辯白的機會你卻假死逃脫,未經傳召闖入朝堂,其心可誅,來人,將擅闖的逆賊拿下,如遇反抗,就地誅殺。”
殿外的甲士衝將進來,將趙洵團團圍住。
趙洵冷笑一聲,逼視著趙承甫,“晉王,給我機會進京受審,我要是真的落在青州軍手中還能不能活,你心裡不清楚嗎?”
趙洵亮出金牌,朗聲道:“傳天子令,文武百官,甲士、內衛全部退避殿外。”
趙洵的亮出的金牌讓他深感不妙,不願意讓他如意,“趙洵,你竟敢偽造金牌傳令,所有人不許退,給我拿下逆賊。”
文武百官、甲士侍衛面面相覷,不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