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不理解,但尊重!(第1/2 頁)
“不愧是你,龍知青,這樣巧妙的法子都能想到。”
馬書記的笑容中帶著幾分讚許,眼神裡已明顯透露出對龍麗帆提出方案的認同。“既能解決其它村子缺糧的問題,又不讓本村社員們吃虧,確實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
“嘿嘿,這個法子確實不錯。”林國棟和其他幾位村幹部也是滿臉喜色,頻頻點頭。果然,把決定權交給龍知青沒錯,她是不會讓村民們吃虧的。
這個方案既能讓他們村順利完成上級交代的援助任務,又無需自身承擔過多損失。
村裡牲畜眾多,不提雞場、豬場那邊,就是新購的牛羊也是需要大量草料加糧食餵養。過了季節,山上就根本打不到豬草,到時候還不是得用糧食來喂。
若用平常人吃的糧食,村裡還真有些捨不得。但如果用那些乾癟玉米來喂,則是再好不過。
既然意見一致,接下來便是商討具體實施細節。馬建設將目光轉向龍麗帆,問道:“那具體咱們該怎麼個換法?還得好好合計合計。”
眾人也是微微點頭,經過一番細緻的商討,具體的換糧方案終於敲定。
東灣村這邊以一斤飽滿的玉米換取2到3斤乾癟劣質的玉米。不過,這換糧的具體時間還需等到玉米豐收後才能確定,畢竟得先看地裡能產出多少玉米。
到那時,東灣村能拿出多少好玉米來交換,也才能有個準數。眾人對這個方案都很滿意,覺得既公平又實惠,接下來就是耐心等待玉米收成的日子了。
在秋收那繁忙的季節到來之前,東灣村的周家迎來了一樁喜慶之事——周根旺與於知青的婚事。
在現在這個年代,農村裡的婚禮並不似後世那般奢華鋪張,家家戶戶的條件都不算寬裕,因此婚禮往往只是小規模地邀請些親朋好友。
畢竟誰家辦喜事,若是全村都請,那可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農村的風俗是,送一份禮,往往一家老小都會去參加酒席,所以請客也得謹慎考慮。
於秀蓮作為知青,自然是要邀請知青點所有知青。一來是知青人不多,二來,她們就如同以於知青的“孃家人”的身份一樣出席。
其實,早在之前於秀蓮就給家裡去了一封信,告訴家裡人自己要結婚的事,但等了這麼久也沒個回信,她也就沒有期待城裡的家人會趕來。
周根旺為了讓這場婚禮更加體面,特地找到龍麗帆,希望能借她的腳踏車一用。目前東灣村也就龍麗帆和江念安各有一輛。
聽到周根旺的要求,龍麗帆二話不說便答應了,還向周根旺表達了誠摯的祝福。
周根旺也是個懂禮數的人,他並沒有白借龍麗帆的腳踏車,而是包了一個紅包作為感謝。
紅包雖然不大,只有兩毛錢,但在這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這已經是一份心意,圖的就是個吉利。龍麗帆笑著收下了紅包,心中也為這對新人感到高興。
這年頭結婚一般隨禮都是一毛兩毛的,幾人聚在一起商量後都定下這個數。當然,她們幾個女知青還額外合夥購買了幾個精美的喜盆作為賀禮,算是與其他人有所不同,希望為於知青和周根旺兩人新人的新生活添上一份溫馨與祝福。
終於到了結婚這一天,周根旺更是天未亮便滿心歡喜地從床上爬起,仔細地拾掇自己。
他小心翼翼把一件中式馬褂穿在身上,明眼人一看就是新郎官的裝扮。上面更是精心貼滿了象徵吉祥的喜字,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他對這天的重視。
就連他從龍麗帆這借來的腳踏車,也被他細心裝扮,車頭上掛著一朵鮮豔的紅花,隨著微風輕輕搖曳,好似也在為這喜慶的日子添上一抹亮色。
吃過早飯,周根旺就推著這輛承載著幸福與美好的腳踏車,緩緩向知青點走去。身後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