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第2/2 頁)
和第七裝甲師。兩個師都將穿過尼倍瓦和拉比亞之間的空隙,然後第四印度師在皇家第七坦克團的支援下,向北從後面奪取尼倍瓦。接著印度第四師繼續向北推進,奪取濱海平原上的另外三座兵營,並佔領西迪巴拉尼。駐梅塞馬特魯的英軍則在皇家海軍炮艇的配合下,沿海岸線發動正面進攻,奪取侮濱的兵營瑪克提拉,並協助攻戰西迪巴拉尼。第七裝甲師的大部在穿越空隙地帶之後,向西北攻佔位於西迪巴拉尼和利比亞邊境之間的濱海大道上的布格布格,以阻擊義大利的增援部隊。與此同時,第七裝甲師的其餘部隊則向西進入斜坡地帶,以阻止任何來自拉比亞和蘇發菲兵營的增援。
韋維爾並不打算進行一場大規模的進攻。他計劃中的襲擊不超過5 天,向西最遠只推進到西迫巴拉尼以西25 英里的布格布格。他的目標有三:試驗一下意軍在正規戰鬥‐‐而不僅僅是小規模的遭遇戰中的土氣;保證幾千名戰俘的安全:最重要的是在德軍進入利比亞之前給意軍以決定性的一擊。
面對約8 萬人的義大利軍隊,奧康納將軍只有3 萬人的部隊,而且這是一支由英國人、北愛爾蘭人、蘇格蘭人、錫克人、帕坦人和印度人組成的混合部隊。
12 月6 日上午7 時,印度第四師和英國第七師全數出動,坦克、炮車和卡車保持200 碼的間隔迄邐前行。岩石和駱駝刺常常使他們的行速慢得如同爬行,但是對沙漠瞭如指掌的奧康納已充分意識到在沙漠中行軍的艱難,並作了相應的安排。他的3 萬部隊將在梅塞馬特魯和義大利兵營的中途停下來休息整整一大一夜。雖然他們處於義大利偵察飛機的監視之下,但他們儘量做到萬無一失。奧康納甚至命令將卡車的擋風玻璃除去,以免太陽反光讓敵軍的飛行員發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