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泉州路,百米兩院士(第1/2 頁)
“前面開始就是泉州路了。”
站在路口,楊子婧面向著前方說道。
“這麼近就到了?”陳灝詫異道。
從舒婷舊居到泉州路的一端,竟然連個拐彎都不用,直走兩三分鐘即到了。
“鼓浪嶼本來就不大,而且這兩處離得很近。”楊子婧解釋道。
三人開始遊覽泉州路,速度並不快,遇到有意思的小店也會進去逛逛。
最吸引陳灝的是道路兩側被改為酒店、民宿的老別墅,鼓浪嶼上有一千多棟民國時期修建的別墅,除了少部分有後人或者富豪居住,其餘不少都變為了經營性場所。
出去旅遊住宿的話,選擇這種帶有當地特色風格的酒店、民宿其實也是一種體驗。
慢慢地,他們的腳步止步在一棟有些破舊的三層洋樓前。
泉州路64號,黃禎祥舊居。
“這位黃振祥是土生土長的鼓浪嶼人,也是鼓浪嶼走出的8位院士之一。”
這個時候,遊客漸漸躲起來,見楊子婧在講解,周圍也有兩三個遊客站在一旁蹭導遊。
“黃振祥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著名病毒學家,是我國乙型腦炎研究和疫苗研發的奠基人。”
“1943年的時候,黃禎祥在美國發表了《西方馬腦炎病毒在組織培養上滴定和中和作用的進一步研究》,這一研究論文立即引起舉世矚目,並得到同行的普遍認可。”
“甚至195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恩德斯,就是在採用了黃禎祥這一技術的基礎上取得的成果……”
要是沒楊子婧的介紹,陳灝甚至都不知道黃振祥院士。
再往前走一點,來到泉州路70號。
“這裡是盧嘉錫故居,也叫寧遠樓,取寧靜致遠之意。”
“盧嘉錫,是我國著名科學家,我國結構化學、 晶體材料科學的傑出奠基人,原福州大學校長、中科院院長。”
“雖然原籍是寶島臺南人,但確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在他幾歲的時候,隨父母和兩個哥哥住進寧遠樓的三樓。
他父親盧啟東在鼓浪嶼創辦私塾「留種園」收徒授課,盧嘉錫也在留種園接受啟蒙教育。兩年後,他因成績優異,直接插班讀小學六年級,而且中學只讀一年半,13歲就考入廈門大學預科,15歲時,別人初中還沒有讀完,他就升入本科。1934年大學畢業後留校當助教,那年他才19歲。”
“19歲就大學畢業了,這放到現在也很厲害啊。”陳灝感慨一聲,縱觀這些名人的履歷,就算沒有系統,他們的人生也是開了掛的。
“那後面呢?”顧南溪好奇追問道。
“盧嘉錫在廈大化學系當了三年的助教後,在他22歲時,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透過國家公派留學,前往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繼續學習,並在兩年後獲得倫敦大學物理化學專業哲學博士學位。”
“倫敦大學學院是英國G5裡的那個嗎?”陳灝瞪大著眼睛問道。
“是的。”
“我之前在網上聽網友說,一般愛自稱G5的都是倫敦大學學院的學生,牛津、劍橋、帝國理工的學生都會直接報學校名字,就跟國內愛稱c9的都是嘻哈兩兄弟。”
陳灝說完又補充了一句,“調侃哈,我知道倫敦大學學院也挺厲害的,好像能排進全球大學的前20。”
“嘻哈兩兄弟是指哪兩個?”顧南溪問道。
“西交和哈工大啊。”
陳灝的回答讓關係和楊子婧都無力反駁了,別說這個外號還真挺順口的。
其實這兩個學校在c9聯盟出來的那些年都很強勢,只是因為地理位置,發展不如發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