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不上有什麼了不起的壯舉(僅僅是未當逃兵罷了)。
'1'【《明熹宗實錄》卷七十 “巡撫遼東袁崇煥疏言:‘經、督、鎮向止以關門為信地,寧前以東俱住防兵馬,哨探屯種而已。” 】
'2'【《明熹宗實錄》卷六十八】
'3'【《明熹宗實錄》卷六十三】
'4'【《明熹宗實錄》卷六十七】
'5'【《明熹宗實錄》卷六十七 “署協理京營戎政兵部右侍郎閻鳴泰以警報疊至疏言:‘制敵之策湏以固守寧遠為主,但出首山一步即為敗道。而首山左近如筆架皂隸等山險隘之處,俱宜暗伏精兵火炮,以待賊來,慎勿遽攖其鋒,惟從旁以火器衝其脅,以精兵截其尾,而覺華島又出船兵,遙為之勢,乘其亂而擊之,此必勝之著’”】
'6'【《三朝遼事實錄》卷十六】 。。
第六章 跑路四百里是謠傳
在高經略下令執行預案併發出將令之後;
在兵部尚書王大人嚴諭寧前各城堡一意堅守之際;
在李大人的預警、閻侍郎的建議,都要求堅守寧遠的情況之下;
據大各位能們介紹,袁縣令在大敵當前之時,居然有抗命的表現:
金大俠:“高第是膽小的書生,袁崇煥雖是他的部屬,但見他蠻勁發作,聲色俱厲地不服從命令,也就不敢對他怎樣……”'1'
閻會長:“袁崇煥只是一個‘寧前道’的小官,朝中沒有後臺,居然敢於違抗兵部尚書、薊遼經略高第的旨意,實屬大膽,難能可貴!”'2'
如果袁大人在各位上級都嚴令必須堅守寧遠的前提下玩抗命,那想必是要逃跑吧?不過,當年明月的一番話,卻把事情的發展引向了另一個方向,他說:
“沒有人想抵抗,也沒有人能抵抗,跑路,是唯一選擇。
有一個人沒有跑。
他看著四散奔逃的人群,無法控制的混亂,說出了這樣的話:
‘我是寧前道,必與寧前共存亡!我絕不入關,就算只我一個人,也要守在此處(獨臥孤城),迎戰敵人!’
寧前道者,文官袁崇煥。”'3'
若真如當年明月所述,袁大人在現場能眼見周圍人群“四散奔逃”,而他自己也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哪怕他一個人也要死守在寧遠!那當時的情形恐怕是袁大人在寧遠的手下都潰散了,大家全部跑路之後,只有他一個人沒有跑,所以才落得個“獨臥孤城”的下場。
但是,如果當時的場景果真跟明月大能描述的一樣,那麼金大俠為何要說人家高經略是膽小鬼呢?高經略又沒有跑,因為他並沒有在寧遠,而是安坐于山海關,此外人家好歹也是要求必須堅守寧遠的,可是為什麼袁參政的手下跑路了,就算人家高大人的膽小呢?這黑鍋背得也太離譜了吧?
再說,袁大人手下若真的都逃跑了,那閻會長又怎麼會將“集體跑路行動”悍然定性為“難能可貴”呢?敢情逃跑在當時也算是一種美德嗎?這簡直是牛頭不對馬嘴……況且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您袁縣令手下都跑路了,那您難道還不熊嗎?而閻會長向來都是極力推崇袁大人的,他老人家若是這樣說,那也未免太無間道了吧?
綜上所述,三位大能說的應該不是袁大人手下一鬨而散那個意思,後來我等草根仔細看了半天才明白三位大能說的內容究竟是什麼。
金大俠說高經略膽小,是因為他認為,高大人下令不守寧遠、前屯,而主張要逃跑:
“高第不聽,下令寧遠、前屯衛也撤兵。
……
袁崇煥倔強得很,抗命不聽,說道:‘我做的是寧前道的官,守土有責,於城共存亡,決計不撤。’”'4'
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