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雙開門(第1/2 頁)
宋遙決定將北面圍牆留待最後攻克,率先動工的則是南面那道最長的圍牆。
東側緊鄰稻田,僅數米之遙;西側則延伸至山腳附近。
在眾人忙碌製作黃土磚的同時,宋遙已帶領十餘名壯丁開始挖掘地基,為後續施工奠定基礎。
宋遙深知部落資源的珍貴,決定暫緩打造幾百米長的柵欄。
畢竟,現有的柴刀經不起如此大規模的砍伐,即便將部落裡的柴刀悉數用盡,恐怕也難以湊齊足夠的木材。
與其如此,不如先將此事擱置,待日後金屬工具問世再作打算。
部落中用黃土磚砌成的牆體雖算得上堅固,但宋遙仍心存顧慮。
黃土牆經久易脫落,若能外加一層柵欄,無疑能大大提升其耐用性,減少日曬雨淋的侵蝕,延長使用壽命。
其實,若在兩側用磚頭和三合土砌牆,效果或許更佳,牢固程度也會有所提升。
然而,部落裡的磚頭主要用於建房,究竟採用何種方案,還需視金屬工具的研製進度和房屋建設情況而定。
至於地基,宋遙僅挖掘了三十多米便停下。
這段長度已足夠部落忙碌一陣子。
近日,部落僅製作出幾百塊磚,要砌起三十米的牆,還需數日之功。
況且,時值初春,周圍草木尚未繁茂,採集後還需曬乾,這無疑拖慢了制磚的進度。
宋遙深知圍牆建設非一日之功,故並未急於求成。
他計劃在兩年內逐步完成這一浩大工程。
磚頭的製作安排在部落成員閒暇之時,雖進展緩慢,但大家對此都表示理解。
在宋遙的藍圖裡,只要能在兩年內見到成效,便已達到預期目標。
待秋收過後,部落的重心將轉向房屋建造,而現階段能築起一段圍牆,便已是令人欣慰的成果。
十日之後,磚頭數量終於勉強達標,可以開始動工。
儘管數量有限,但宋遙明白,這畢竟是一項長期工程,邊砌牆邊制磚也未嘗不可。
自從部落引入尺子後,其應用範圍迅速擴充套件至各個領域。
如今,即便是製作黃土磚,大家也會用尺子仔細測量,確保磚塊尺寸相近,如此一來,砌牆時自然更為便捷,中間依舊採用黏土作為粘合劑。
經過反覆考量,圍牆的寬度最終定為六十厘米,恰好是三塊磚的寬度,再加上中間的黏土層,厚度足以確保堅固,絕非人力所能輕易撼動。
黃土磚的砌牆速度相對較快,一塊磚,一把黏土,塗抹均勻後便能牢固粘合,牆體逐漸顯露出雛形。
而且,圍牆僅有兩米高,只要稍加留意,肉眼幾乎察覺不出任何瑕疵。
畢竟,部落成員的眼力都極為敏銳,能達到這種程度已是他們的極限,更高標準的工藝目前還無法實現。
經過十多天的辛勤製作,磚頭卻在短短兩天內被用盡,最終僅築成了不足二十米的牆。
照此速度,單是完成這面圍牆就得耗費數月之久。
好在如今部落裡黃土磚的產能已有顯著提升,每日產出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然而,黏土的短缺卻成了新的難題。
部落目前所用的黏土,仍是起初發現的那批,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存量本就不多,如今更是愈發稀缺。
挖掘深度也需不斷增加,才能勉強找到一些。
面對這一困境,宋遙果斷決定,帶領陶和瓷兩人繼續在部落周邊尋找新的黏土源。
部落臨近河流,黏土資源其實並不難尋。
但要找到一個能滿足部落大量需求的優質礦脈,卻並非易事。
尤其是當前部落持續不斷地燒製磚頭,所需的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