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太子進宮覲見天子。沿途受到百姓山呼海嘯般的歡迎時,薛仁貴等人不由得流露出發自內心的驕傲。
太極宮內,李世民接見班師還朝的眾將,並對有功之人予以封賞。由於吐谷渾王慕容伏允被俘後服毒自殺身亡,這樣一來,俘獲吐谷渾太子慕容順光並繳獲了吐谷渾傳國玉璽的李恪自然也就領了頭功(李世民也有偏袒他的意思),被改封為遼王,領營州大都督,授開府儀同三司。這就意味著,李恪擁有了掌管東北地區軍政大權的資格。薛仁貴則被封為忠武將軍,李恪的營州大都督府折衝都尉。其餘眾將也各有封賞。
原本,李世民有意改封李恪為楚王,但是李恪在班師回京的路上給李世民上了一道摺子。上面說,自己已經成年,想在外歷練幾年。為朝廷盡力,為父皇分憂。摺子上還說自己自幼尚武,希望能夠去東北或者西北任職。李世民考慮再三,最終還是決定讓他到遼東任職,一是離京城近上一點,二是東北相對來說還安全一點。除去高句麗的國力還算強盛,其餘各部族都不足以對當地造成威脅。還有一點就是,李孝恭就鎮守在河間府,一旦遼東有事,自己的這個兄弟(叔伯)肯定會第一時間趕去支援。自己的眾多子嗣當中,也唯有他向自己似的,文武雙全,如果不是他要去這兩個地方,自己又怎麼忍心讓他去受這份罪。
說明一下:這一章是第一卷的收尾,同時也是第二卷的鋪墊。所以字數很少,還望各位兄弟見諒。
另外,漫步也知道最近三章,寫得過於潦草,漫步自己也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只是最近事情實在太多,沒有充分的時間去寫稿。貌似這兩天沒有球可看,所以兄弟們不要誤以為兄弟是為了看球才敷衍了事……不過今天……即使俺說俺沒有看球,也未必有人相信。汗……
過兩天,俺會把這幾章重新改過,再重新上傳。嘿嘿,俺一定會認真修改滴,而且肯定不算在每日更新的計劃之內。兄弟們就看在俺如此認真的份上,莫要生氣了。如果還是不能令兄弟們消氣的話,大可以在論壇裡發帖子罵俺,俺一律加精置頂。但是,罵俺就可以了,可別罵俺的家人,拜託了!!!
關注官方qq公眾號“” (id:love),最新章節搶鮮閱讀,最新資訊隨時掌握
第二卷鎮守東北第一章高粱酒?好東西啊!
第二卷 鎮守東北
第一章 高粱酒?好東西啊!
營州位於後世遼寧朝陽。唐朝初年,營州再往東包括遼東半島在內的的大片土地都被高句麗所佔據,再往北方向則是契丹的勢力範圍,而吉林、黑龍江以及更北的大片土地則被靺鞨諸部所佔據。
當時,契丹的勢力在東北地區最為薄弱,只佔據了遼寧阜新至鐵嶺再到內蒙通遼之間的一小塊區域。最為強盛的就是高句麗,後世的朝鮮以及遼寧大部分土地都被他們所佔據。至於靺鞨諸部雖然佔據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但是地廣人稀,有多處於苦寒之地,所以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營州現有兵力四萬一千人,其中騎兵約六千人,弓箭手約兩千人,其餘均為步卒。當初組建的快速反應部隊,如今一分為四,其中西北分得其中三分,分別把守在與吐蕃以及西突厥接壤的地帶,最後一支便是當初薛仁貴手下率領的那三千人馬,如今也歸到了李恪的營州大都督府治下。這也使得李恪所轄人馬達到了四萬四千人,這在當時的大唐戍邊軍隊中,至少在所轄兵力上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了。
即便是這樣,李世民仍舊不放心自己的這個三子。李恪動身上任後第五天,李世民再次下令任命李靖為兵部尚書兼營州大都督府司馬(嘿嘿,為了自己的兒子,硬是把李靖給降了一級。),協助李恪鎮守遼東。
李恪出京之後,倒也沒有著急趕往營州上任,由於他的祖父李淵,也就是唐太祖在四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