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沿用冷兵器時代集團衝鋒的戰法(後世裡的好多軍事題材電影也是這麼拍的,不知道是導演不懂還是以為戰爭就應當是這個樣子的?),一擁而上,而且往往在1000米以外的遠距離就開始胡亂射擊,日軍則以密集火力在近距離猛烈射擊(好象還規定每人只能用8發子彈!),給予清軍以重大殺傷。在防守時,清軍的軍官們只注意正面防禦,忽視側翼,即使正面也無縱深兵力和火力配備。日軍只要從側翼出擊,即可迫使清軍全線崩潰。據觀戰的外國人說,“差不多中國人每一次打算守住陣地時,都因為被敵人迂迴到他們的側翼而被迫後退,中國人簡直不知道該怎樣防禦自己”。在火炮的使用方面,問題尤為嚴重,一是參戰各部不相統屬,火炮配屬於各部隊,不能集中使用。日軍則不論火炮多寡,一律集中使用以加強火力。二是不懂步炮協同作戰的原理,炮兵陣地總是選擇在“第一線步兵陣地內或其間隙。因此,火炮成為顯著的目標,在戰鬥的初期階段,屢次被日本炮兵破壞”。清軍指揮官中也有個別人在戰爭實踐中總結了教訓,提出了改進意見,如聶士成即多次指出:“前次失利,皆由我炮未聚一處,各營顧已失機。倭炮不拘多寡,用則一處齊發”。可是並未引起應有的重視,前敵將領仍是我行素。清軍宋慶部曾奮勇作戰,炮兵的表現也是相當出色的,但由於使用不當,被日軍快炮“照準叢擊”,所帶火炮5門被擊毀4門,很快喪失了作戰能力。依克唐阿的鎮邊軍又接著重蹈覆轍,被擊毀火炮5門,全軍潰退。好在這些清軍將領總算從血淋淋的教訓中醒悟了過來,反攻海城時,清軍將所有的100餘門各種火炮集中起來使用,結果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奪回了海城,還算找回了些“場子”。當時,有的西方軍事觀察家就說:“中國陸軍的指揮官在基本戰略戰術和使用武器方面,顯示出可悲的無知”,“假使軍事長官們有一些現代軍事的知識,中國陸軍也許會給予日本方面以有用的損害,但是它的軍官們差一點否定了它一切成功的可能性”。
如果這個國家從上到下不改變對西方科技的態度,即使這一次甲午戰爭因為他這隻小小蝴蝶的原因戰勝了,面對下一次可能爆發的戰爭,也還是會失敗的!
那麼,他現在能改變這一切嗎?
想起李鴻章和那些務實派官員們每次行動所遇到的挫折,孫綱的心裡不由得陣陣發冷。
算了,還是多關心關心正在建造中的戰列艦吧。
整理
(九十一)“大連”居然是這麼來的
孫綱現在鬧心的,是“龍揚”號的裝甲問題。
據他所知,若論裝甲的堅固,目前以克虜伯裝甲為第一,德國克虜伯公司1893年製造的這種鎳鉻錳合金表面滲碳硬化鋼構成的裝甲當時立即壓倒了全世界所有其他國家的裝甲,它等效於125%厚度的當時最新式的美國哈維裝甲,等效於208%厚度的1895年之前全世界普遍使用的英國人基於施奈德鋼發明的鋼鐵複合裝甲,成為這一時代裝甲領域的最高成就,使德制戰艦擁有了良好的防護效能。
但德**艦的“耐折騰”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國人充分利用了把部分裝甲融入艦體構造的設計,在保持艦體強度不變的前提下節省艦體結構重量。德國人在1903年製造“德意志”級戰列艦時採用的這種作法在當時世界各國海軍中是不多見的,可對於從後世穿越來的孫綱來說這就不是什麼秘密了,當他把裝甲融入艦體構造以增強艦體強度的這個設想告訴白里安時,白里安聽得險些沒把眼珠子掉出來。
“我保證,您會擁有一艘‘永遠不沉’的戰艦。”白里安立刻開始對“龍揚”號的一些設計進行了修改,“不過,您最好能夠快些取得克虜伯的裝甲材料。”白里安對他說道,
孫綱將購買克虜伯裝甲的任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