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朱主任說“瞎搞哎”(第1/2 頁)
一
巢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是地區唯一的三甲醫院,本地人稱之為“四康”醫院,前身是配合渡江戰役時的一所戰地醫院,解放後為省軍區第四康復醫院。醫院的後面是湯山餘脈的一片山地,埋葬了許多戰爭時期的遺骸。“四康”被巢州下轄四縣一區上百萬人認可,是當地最好的醫院。
有“四康”當然就有“三康”,“三康”是巢州第二人民醫院,其不論是佔地規模還是醫療資源配置上都遠遜於“四康。”
“四康”醫院後面的山坡現在建成了巢州火葬場,巢州人都會這樣一段順口溜:有病去“三康”,“三康”不收去“四康”,“四康”看不好直接拉“五康”,“五康”包治百病的火葬場。
這是對死亡豁達的看法,也道出人們心中對“四康”醫院的認可。
志平和父親那天去“四康”時,山坡上的門診大樓早已擠滿了人。他讓父親先排隊,自己去醫院門診掛了內分泌的號,回頭便去門診室看看是誰當班,果然是他最信任的朱主任。
志平第一次見到朱主任時,就覺得他是那麼和藹,朱主任總是認認真真地聽你把話講完,再站在患者角度說一些非常中肯的意見。
志平聽說朱主任做了好多年主治醫師,近兩年才評為副主任醫師。然而老頭好像從不計較職稱,也不管別人怎麼稱呼他,他對每個病人都輕聲慢語,病人的疼痛窘迫,好像都發生在他的身上,他也常常緊鎖著眉頭。
對於患者用藥,他向來只開最便宜,也有效果的。他常常對新名稱的藥品皺著眉頭,嘆氣道:“只換了個包裝,就這麼貴了,瞎搞哎!”
志平回到父親排著的隊伍裡,很快就進了朱主任的科室。朱主任早已不記得志平了,像是學生永遠記得任課老師在課堂上的語言神態,但老師卻一臉茫然。
志平那些由衷的感慨,朱主任只是覺得很平常呢,他一點不記得眼前這個心中滿懷感激的年輕人了。
志平說到近期一直用藥,然後是赤腳醫生老馮的事。朱主任聽了,直皺眉頭小聲地說瞎搞哦,就很快給志平開了一個血常規和乙肝五項的檢查。
志平抽完血,化驗單還得下午才能拿到結果。父子倆便去醫院中心的小公園轉轉,剛走到住院部,志平看到通道上一個女人舉著一張遺像站在那裡,一臉麻木的表情,女人前面放著個大花圈,後面有一排老老少少20多人,全部頭上扎的白孝布堵住通道,沒有人說話。但志平感到刺眼的難受,父親拉著志平就往別處走去,並告訴志平這又是哪位倒黴的醫生,看死了人在鬧事呢。
志平說:“醫患矛盾永遠不會發生在朱主任身上。”
父親誠懇的感慨說,“那是的,有幾個能像朱主任那樣的醫生呢?”
志平感慨,有些醫生都是把病人當客戶,不可能每個人都對自己病情瞭解,更加不懂病理藥理,但醫生看完檢查報告總是拿起筆,看也不看病人一眼,嘩嘩嘩的畫上幾個龍飛鳳舞的大字,那些看不懂的字,彷彿是皇上的聖旨,有著莫大的權威。
有些醫生不跟病人商量如何用藥,更不跟病人商量治療方案,反而覺得病人對病情知道的越少越好,懂得病理越少越好,開的藥像是不花錢似的。志平也遇到過這樣的醫生,他覺得這樣的醫生更像是菜市場的屠夫,手拿屠刀,渾身滾圓,咔嚓咔嚓砍幾刀,把肉往菜籃子裡一扔,讓你不要多問,帶回去就是了。
如果是這樣的醫生不發生醫鬧才怪呢?志平很感慨。父親告訴志平:“你剛才看到的舉著遺像的女子和20幾個老老少少都不是患者家屬,他們是一幫專門幫患者討要公平的人,他們很專業,能說也能哭。當然醫院賠的錢他們也要分一筆。”
志平驚訝的張大嘴巴,想著剛剛看到的那個面無表情的女子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