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1/2 頁)
[史學研究] 《大明王朝之謎》作者:吳強華【完結】
-----------------------------------------------------------
序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門無人不參與、無人不受影響的學問的話,那就是歷史。
每個人,無論他(或她)是否願意,實際上都是人類歷史的組成部分,他(或她)的一切活動都是歷史的一部分,儘管不一定被以文字記錄下來,甚至沒有留下任何可供復原的資訊。即使是完全沒有歷史意識的人,也避免不了歷史的影響,一般來說,他(或她)在一生中總要追溯家族或個人的往事,也不能不受到這些往事的影響。一個人的經歷再豐富,所處的時代再重大,與人類悠久的歷史及其壯闊的波瀾相比就顯得極其渺小,微不足道。正因為如此,歷史能給人理念、知識、智慧、樂趣和享受,是其他學問所無法替代的。另一方面,要了解一個個人、群體、社會、民族、國家乃至全人類,也必須從其歷史入手。不瞭解其歷史,就無法理解其現狀,也難以產生真實的感情,維持必要的信念。所以梁啟超曾有這樣的說法:&ldo;史學者,學問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國民之明鏡也,愛國心之源泉也。&rdo;
但到目前為止,時間還是不受人類控制的客觀存在。除了少量遺蹟遺物外,人們無法直接觀察過去存在過的事和人。儘管歷史是過去曾經出現過的事實,但想了解歷史,只能透過能夠顯示或反映這些存在的資訊(主要還是文字)的記載。隨著資訊的發達,文字以外的資訊,如照片、影象、音像、實物等今後也會佔越來越大的比重。但無論如何,歷史都不可能是以往直接、簡單的復原,只能是後人有意識、有選擇的記錄。所謂&ldo;意識&rdo;和&ldo;選擇&rdo;,不僅是指歷史的敘述者,而且也應該考慮歷史的接受者。同樣的史實,不同的敘述者完全可能選擇不同的角度,採用不同的側重點,運用不同的敘事方法,寄託不同的感情,同時也應該考慮針對不同的物件。
歷史學者應該明白,絕大多數歷史愛好者瞭解和學習歷史的目的不是為了研究歷史,而是為了獲得信念、知識、智慧和樂趣,所以必須根據他們的需要,提供他們便於接受、樂意接受的讀物,而不能一味強調學術性和專業性。近年來,戲說歷史充斥於影視,固然使歷史學家不無憂慮,但另一方面也正說明民眾對歷史有十分濃厚的興趣。如果我們&ldo;正說&rdo;歷史時也能寫得生動可讀,引人入勝,何愁缺乏讀者?也就不必擔心真正的歷史不為人所知了。
這套《話說中國千古之謎系列》共九冊,達數百萬字,分別是《大唐王朝之謎》、《大宋王朝之謎》、《大明王朝之謎》、《大清王朝之謎》、《中華民國之謎》、《中國宮廷之謎》、《中華國寶之謎》、《中國王陵之謎》和《中國帝後之謎》。作者都是上海高校的歷史教師或專業研究人員,我與他們雖然素不相識,但瞭解了這套書的概況後,感到他們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盡了一位歷史教師的職責‐‐不但要在課堂上教歷史,還應該向全社會普及歷史。
或許有人以為,近年來圖鑑、故事體的歷史普及讀物已經出版過不少,如上海就有辭書出版社的《中華文明傳真》、人民出版社的《中華文明通史圖鑑》,最近出版的《話說中國》更是產生相當大的影響。這些高質量的讀物大多簡明扼要、圖文並茂、雅俗共賞,備受讀者歡迎。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前提下,根據不同讀者的需要加以選擇;在確保學術水準的同時,儘可能採用生動活潑的敘述方式;在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基礎上,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是這些讀物的共同特點。只要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