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戲(第1/2 頁)
大程莊來演戲的了。
冬天是農閒季節,田裡雖然沒什麼活,但按規定也得天天按時出工收工,不得遲到早退。但是那天下午,生產隊為了讓社員們晚上到大程莊去看戲,提前收了工。所以,人們就早早的吃了晚飯,出了家門,成群結夥的到大程莊去看戲。
我看過說書,聽過戲,但從來沒有看過戲。
看說書是在北面的後陳莊看的。那是一天中午,我和小叔在村西東隊上的場圓屋裡找家雀窩時,來了兩個陌生的中年男子,問我們生產隊的負責人叫什麼?說他倆是說書的,找負責人問問留不留他倆說書?我們告訴了隊長的名字,他倆就走了。
那天,我們以為在村裡可以看到說書了。但是,到了下晚卻聽說那倆人到後陳莊去了,晚上要在那裡說書。
我們走到後陳莊,到了說書的地方,看到那倆說書的在一座房後襬上了桌子,點上了馬燈,跟前圍了一片人,就湊了過去。
不一會兒,說書開始了,一個人先說了一段開場白:“為了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繁榮社會主義文藝,貫徹執行偉大領袖毛主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偉大號召,我們到這裡給社員們說一段書。”
接著,就開始正式說書了。
他們說的書名叫“小砍刀”,是抗日戰爭時期,一個小八路軍戰士用小砍刀砍鬼子英勇殺敵的故事。
那兩個說書的,一個人說一會兒,坐下休息。另一個就拿起鼓錘來,敲著鼓唱一陣。他唱一陣又坐下休息。另一個再站起來接著說。
那天晚上,兩個人還挺賣力氣,你說一陣我唱一陣的,很晚了才結束。
聽戲則就方便多了,在家裡就能聽著。在很早以前,就聽說上級要給村裡的人家全都安上戲匣子。對於戲匣子,我見過,對門的祥子家就有一個,是長方形的,挺大,裡面既有說的也有唱的,我很喜歡。可是,我家沒有,而且全村也只有祥子家有。這下,上級要來給安上就好了。
可是,我白高興了,因為安戲匣子得需要交五塊錢,我母親沒有,所以就沒給我家安。但慶幸的是,我爺爺安了,我可以到他屋裡去聽。
安好之後才知道,公家給安的戲匣子,並不是真正的戲匣子,只是個碗口大的小喇叭,放在一個四四方方的木頭盒裡,釘在屋裡牆上,有兩根鐵絲接在喇叭上。
聽說那兩根鐵絲是從縣城裡拉出來的,連線著禹城縣的所有村子。到村裡後,又連線到家家戶戶。我不小心觸碰到過那兩根鐵線,麻嗖嗖的。
其實,這是縣裡的有線廣播。
戲匣子也好,廣播也罷,反正作用都差不多。只是戲匣子有開和關的按鈕。而廣播喇叭則是用從喇叭上耷拉到地的一根鐵線來控制。即你想聽時,把那根鐵線插到地裡,喇叭就響;你不想聽了,把鐵線拔出來,就不響了。還有,戲匣子無論何時何地,你想聽了開啟就響,可以換臺挑自己喜歡的內容聽。而廣播則有時間上的限制,只早上中午晚上各廣播一陣,也不能換臺。先是全國新聞聯播、再播Sd省新聞聯播、接下來德州新聞、再接下來禹城縣新聞。到最後才播戲曲節目,大多是山東呂劇。由於天天聽,我也能唱出一兩句來了:“學習王國福,咱們的老隊長……。”
雖然沒看過戲,但看過電影,上面的人物活靈活現,跟真的一樣。
可是,既然是電影,再像真的呢,歸根結底還是“影”。
不過,一會兒到了大程莊,可就要看到真人演的戲了。
我們到了大程莊,聽別人說從濟南來了部隊,正在這裡拉練,但我們一個解放軍也沒看著,只看見了搭起的戲臺前一大片黑鴉鴉的人群。
戲臺搭在一個面積很大的凹地北邊上,這可能是為了看戲的觀眾著想,在高處的臺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