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第1/2 頁)
只是明蓁心中還是有些疑惑的,她不明白皇上這一次為何如此力挺景王和陳霖淮。
姚思禮的神色凝重,心中也有些不解。皇上的性格一直有些優柔寡斷,這些年來對待張家很是縱容,在政事上也多是聽取張首輔的意思。
這一次皇上的態度這般堅決,是真的認定了景王為繼承人,還是因為其他呢?
明蓁得了皇上的旨意,不需要進宮去請安,這讓一直為她擔憂的親人都鬆了一口氣。
朝堂上,參奏景王和陳霖淮的摺子一直都沒有斷過,但因為皇上不予理會,朝中大臣們也都有了各自的心思。
景王和陳霖淮雖然往家中送的書信並不多,但是淮州那裡的訊息陸續傳到京中。聽說景王親自帶人在封平縣堵決口,攔阻洪水。又命人搭設粥棚,賑濟災民,淮州的亂象已經逐漸好轉。
原本因為淮州的災情而飛漲的京中物價也開始穩定下來,這麼一來,景王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更高了。相比整日靠著學子文人吹捧詩詞文章的康王,顯然景王更務實一些。
這樣的情形肯定不是康王願意看到的,張家父子更是不悅。
張清明冷笑道:「父親,難道您還沒有看明白嗎?就連太后姑母親自出面,皇上都不妥協,這是打定了主意要保陳霖淮的。或者說皇上心中早就已經定下了太子人選,他對咱們張家已經起了戒備。」
張首輔何嘗不知,有他和太后在,張家還可保住滿門的榮華富貴。若是將來太后不在了,景王登基,那等著他們張家的便是滅門之災。
「父親,如今到了您老人家該做決斷的時候了!」
張首輔面上還是有些猶豫,比起康王來,他心中更傾向於讓六皇子繼位,畢竟六皇子身上也流著張家的血。可是他也知道如今的情勢下,即便有太后和他在,扶持幼帝登基也不可能那麼容易就掌控住朝局。
如今他只後悔當年扳倒盛家後,不應該放景王去平州就藩。若是景王一直留在京中,也不可能有機會培植自己的勢力,更不會在今時今日給他們張家帶來這麼大的威脅。
很快,景王的又一道摺子遞到了皇上面前。淮州黃河決堤的原因已經查清,淮州知府張清連貪墨修堤款項,以次充好,粗製濫造,才是引發此次洪水決堤的罪魁禍首。
景王已經將事情查明,人證物證俱在,特意奏請皇上的旨意。
隆成帝勃然大怒,斥責道:「張首輔,張清連乃是你的幼子,你有何話可說?」
張首輔在早朝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請罪,一把年紀涕淚橫流。
「皇上,老臣教子無方,罪該萬死,老臣有罪!」
隆成帝一臉漠然地看著張首輔,怒氣依舊未消。
「淮州百姓死傷無數,幾十萬人流離失所,張清連確實死不足惜!」
「皇上明察,老臣自任首輔以來,一直鞠躬盡瘁,不敢懈怠。淮州知府雖是老臣幼子,但老臣絕不會縱容包庇。老臣只求皇上可以將他押解進京,命三司審理。若是那逆子果真犯下如此大罪,老臣定要親自清理門戶,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一番話,張首輔說的是大義凜然。可是朝中百官都明白,三司中也摻雜著不少張家的人,若是張清連進京受審,結果怎樣還真是未可知的。
皇上豈能不明白張首輔的心思,但他依舊答應下來。
「好!傳旨下去,命陳霖淮押送張清連、楊天成進京受審。」
明蓁從父親那裡聽到這個訊息,一時間喜憂參半。
陳霖淮離家已經兩個多月了,這些日子的家書很少,除了報平安,並沒有什麼其他的訊息。明蓁知道他這樣謹慎定是有緣由的,如今知道他要押送人犯和證人進京,心裡不由替他捏了一把汗。
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