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珍惜糧食(第1/3 頁)
隨著自己的兒子女兒長大,我跟妻子決定,讓他們自己體驗窮人的生活,他帶著兒女來到了一處偏遠的山村。這裡交通不便,房屋簡陋,村民們靠著幾畝薄田艱難維持生計。
兒子看到破舊的房子,臉上露出嫌棄的神情;女兒則好奇地東張西望。第一天晚上,一家人擠在狹小昏暗的屋子裡,蚊蟲肆虐。兒子抱怨不斷,女兒卻試著跟鄰居借來艾草驅趕蚊蟲。
接下來的日子,兒子總是偷懶,不願幹活,還偷偷藏起家裡僅有的一點錢想去買零食。而女兒跟著村民上山砍柴,下地除草,手上磨出了水泡也不喊疼。
幾個月後,兒子變得更加自私冷漠,而女兒學會了珍惜糧食,懂得了感恩,還結交了許多真誠的小夥伴。父親看著截然不同的兒女,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這次經歷讓兒女走向了兩條不同的路,而這也是他給予孩子們自由成長空間後的必然結果回到城市之後,兒子依舊我行我素,每天只知道玩樂享受,花錢如流水,對家人的勸告充耳不聞。成績更是一落千丈,還經常與不良少年混在一起。
而女兒,她將山村中的習慣帶回了家。主動幫忙做家務,對待食物從不浪費一粒米。學習上也越發刻苦努力,因為她知道山裡孩子求學的不易。而且她還時常寫信給山村裡的小夥伴分享城裡的新鮮事。
看著兒子一步步墮落,父親懊悔不已,他意識到當初的決定雖給了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但對於兒子來說,缺乏足夠的引導讓他走上歪路。然而女兒的改變讓他感到一絲欣慰,他決定花費更多精力去糾正兒子的錯誤觀念,同時支援女兒保持這份善良與堅韌,希望兒子終有一天能像女兒一樣明白生活真正的意義。。
父親先是找兒子談心,苦口婆心地講述勤勞、節儉和積極向上的道理。可是兒子卻不屑一顧,甚至與父親發生激烈爭吵。這讓父親既痛心又無奈。
與此同時,女兒在學校表現優異,獲得了獎學金。她用這筆錢買了許多文具和書籍,寄回山村送給那些貧困的小夥伴們。她的善舉得到學校表揚,同學們紛紛以她為榜樣。
看到女兒如此優秀,父親受到啟發。他不再只是口頭勸說兒子,而是給兒子報名參加社群義工活動,強制他參與勞動和公益事務。一開始兒子極度抗拒,但隨著時間推移,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兒子內心深處的善良逐漸被喚醒。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為,慢慢地有所轉變。雖然離徹底改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父親終於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只要持續引導,兒子終會成為一個懂得擔當、積極向上的人。
兒子在社群義工活動中的表現越來越好,他開始主動承擔更多的工作,並且和其他志願者建立了友誼。一次,社群組織前往山區支教的活動,兒子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到達山村後,兒子看到那裡艱苦的條件,孩子們破舊的書本和渴望知識的眼神深深觸動了他。他想起妹妹寄東西過來的舉動,心中滿是愧疚。
在支教期間,兒子教孩子們讀書識字,和他們一起勞作,體會粒粒皆辛苦的含義。當他看到孩子們因為他的教導而露出純真的笑容時,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回到家後,兒子像是完全變了個人。他不再亂花錢,珍惜每一份資源,對待學業認真起來。父親看著兒子的變化,眼眶溼潤了。兒子向妹妹道歉,感謝她的以身作則。從此,兄妹倆互相鼓勵,兒子也徹底告別曾經墮落的自己,朝著積極陽光的方向大步前行。兒子的改變也影響到了周圍的朋友。他以前那些只知道玩樂的朋友來找他,看到他如今努力學習、積極生活的樣子都大為驚訝。兒子便將自己支教的經歷分享給他們,朋友們聽後深受觸動,其中一些人也開始嘗試做出改變。
兒子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選擇了教育專業。他想透過自己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