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頁(第1/2 頁)
對空戰來說,預警機靠前部署與靠後部署的影響還不是很明顯。
不管怎麼說,e-3對j-10與j-11這些不具備隱身能力的戰鬥機的最大探測距離超過了六百公里,跟蹤距離也在四百五十公里以上,能夠為己方戰鬥機提供足夠的預警時間。而在對付j-20這樣的戰鬥機時,e-3的探測距離不會超過一百公里,跟蹤距離更是隻有六十公里左右,必需依靠f-22a提供的直接掩護,因此靠前與靠後,基本上沒有區別。
可是對地面部隊來說,e-8的部署方式就有很大的影響了。
即便在己方戰線後方三百公里處活動,e-8對東北軍的探測範圍縮小到了五十公里,能為地面部隊提供的支援非常有限。如果將部署距離再往後挪五十公里,e-8就只能監視美日聯軍的陣地,也就只能在東北軍發起反擊之後才能提供戰術資訊。這樣一來,e-8幾乎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這種資訊上的滯後性,產生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拿廊坊反擊戰來說,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殺出來的時候,美軍的e-8還在四百多公里之外,根本無法為空降部隊提供情報支援,而當時首先發現東北軍反擊部隊的還是美軍的偵察機。第二十七集團軍殺出來的時候,美軍的e-8仍然在三百多公里外,仍然沒有能夠及時發現東北軍的反擊部隊,而且美軍也沒有向該地區派遣偵察機,所以a集團軍在沒有接到任何警告的情況遭到了突然襲擊。即便到了十日中午,當第二十七集團軍向一零三國到機動的時候,美軍也沒能及時發現,因此並不知道東北軍已經轉移了反擊部隊,把矛頭對準了武清的日軍。
從這些實戰戰例就看得出來,如果美軍仍然掌握著絕對制空權,仍然藉此擁有明顯的資訊與情報優勢,東北軍的反擊就打不起來,也就不可能一舉打掉廊坊機場,更不可能殲滅美日聯軍的a集團軍。
這些影響,都與中國空軍的j-20有直接關係。
雖然在空中戰場上,中國空軍仍然處於劣勢,而且較為明顯,特別是在北京戰役的前兩天過後,中國空軍的制空作戰能力明顯降低,但是隻要中國空軍的j-20還在起飛作戰,美軍就別想獲得絕對制空權,也就別想肆無忌憚的將各種空中資訊平臺放到前線上來,自然難以掌握制資訊權。
事實上,早在一年多前,帕特里奇等美軍高階將領就預見到了這一局面。
美軍也針對這一情況,著手開發新一代預警機。可惜的是,研製新預警機的難度絕對不比開發一種第四代戰鬥機小多少。當時,美國還設法從以色列獲取了大型相控陣雷達的相關技術。只不過,美國此舉的目的是要了解中國空軍的大型預警機,因為中國空軍大型預警機上採用的相控陣雷達與以色列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而在自行開發的預警機上,美國沒有採用以色列的技術。
可以說,在擁有了能夠探測到j-20的大型預警機之前,美軍很難扭轉戰場局面。
從時間上看,美國的新一代大型預警機能在二零一五年底首飛,在二零一七年完成研製工作,在二零一八年底或者二零一九年初投入使用就非常不錯了。
顯然,美軍在戰場上肯定堅持不到二零一八年底。
不管怎麼說,在中國空軍的支援下,東北軍迎來了自開戰以來最好的局面,而且也是兩年多來,第一次有可能逆轉戰局的戰略契機。
只不過,要想在戰略上取勝,東北軍還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在二月十日,東北軍的首要任務就是完成戰役迂迴,做好圍殲武清外圍十萬日軍的戰鬥準備。
對此,美日聯軍還一無所知。
美軍把精力全都放到了廊坊,正在想方設法的組織起一支足夠強大的救援部隊,把被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