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工作分工(第1/4 頁)
在集團高瞻遠矚的戰略佈局下,周軍、張大龍等一眾懷揣夢想與朝氣的年輕學員,如同被精心調配的棋子,分成兩個小組,奔赴不同的電廠,開啟了為期半年的實習之旅。這半年,於他們而言,是踏入社會前的關鍵試煉,是從校園理論邁向職場實操的重要過渡。
周軍、周躍進和張育民置身於南陽蒲山電廠,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散發著工業的氣息。他們每日穿梭於林立的大型裝置間,那些冰冷且複雜的器械,在他們眼中,是通往專業殿堂的階梯。周軍總是最早到達車間,他手持筆記本,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從電路的串聯並聯這些基礎原理,到汽機啟動、停機的精細操作流程,都一一記錄,反覆鑽研。周躍進則憑藉他的熱情與親和力,迅速與師傅們打成一片,常常拉著師傅們請教各種疑難問題,從裝置的常見故障到高效執行的竅門,都問得清清楚楚。張育民心思細膩,在觀察師傅們操作的同時,還會思考背後的邏輯,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
而在遙遠的四川內江電廠,張大龍、趙光明和高宏傑也在為夢想拼搏。內江電廠的鍋爐車間,高溫似火,噪音震耳欲聾,但他們沒有絲毫退縮。張大龍總是衝在最前面,主動承擔起髒活累活,在高溫的炙烤下,他的汗水溼透了衣衫,卻從未停下手中的工作,只為能更深入地瞭解鍋爐的構造與執行原理。趙光明則憑藉紮實的理論基礎,在分析鍋爐執行資料時展現出過人的天賦,他常常與師傅們探討如何最佳化鍋爐的燃燒效率,提出的一些見解讓經驗豐富的師傅們都刮目相看。高宏傑性格沉穩,在日常維護工作中,他總是一絲不苟,對每一個閥門、每一根管道都進行細緻的檢查,確保鍋爐的安全執行。
隨著日曆一頁頁翻過,半年的實習時光悄然結束。兩個實習基地的學員們,像是在外漂泊已久的遊子,紛紛踏上歸程,回到了鞏義。集團充分體諒他們這段時間的艱辛,特意安排了三天的休整假期,讓他們能夠調整身心,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新的挑戰。
這三天,對周軍來說,每一分每一秒都無比珍貴。第一天回老家與家人進行了團聚,與家人分享了實習生活的點點滴滴;第二天,與大學時期407宿舍的室友們再度重逢,暢談人生。不管是家人的期盼,還是大學同學的相互勉勵,周軍懷著激動心情來到了廠區。
對於周軍他們這群即將踏入職場的年輕人而言,與昔日同窗好友、如今的同事相聚,意義非同尋常。在西安電專的那段青春歲月裡,他們在210宿舍共同度過了無數個難忘的日夜。清晨,他們迎著朝陽,步伐輕快地走向教室,討論著當天的課程內容;傍晚,他們在操場上盡情揮灑汗水,或是打籃球,或是跑步,釋放著青春的活力。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他們的情誼如同春雨滋潤下的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這份情誼,經過時間的沉澱,愈發醇厚,與周軍在大學407宿舍的兄弟情相比,毫不遜色。大家雖然平日裡不常將這份情誼掛在嘴邊,但在心底,都明白它早已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假期的最後一天,周軍、張大龍等人早早地便約好了時間,精心挑選了一家環境優雅的餐館。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城市被裝點得五彩斑斕。眾人懷著期待的心情,陸陸續續趕到餐館。令人欣喜的是,所有人都準時赴約,沒有一個人遲到。
張大龍、趙光明、周躍進、周軍、張育民這幾人,宛如威風凜凜的五虎上將,精神抖擻地圍坐在餐桌旁。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餚,酒杯碰撞間,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彷彿在為他們的相聚奏響歡快的樂章。酒過三巡,大家的臉上都泛起了紅暈,話匣子也自然而然地開啟了。
首先開啟話頭的是張育民,他微微眯著眼睛,臉上洋溢著羨慕的神情,說道:“這次在蒲山電廠實習,我可真是開了眼界。那裡的師傅們待遇簡直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