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宋代鈞瓷窯變釉大罐(第1/2 頁)
鈞瓷,是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被譽為傳統制瓷工藝之中的瑰寶。
鈞瓷以其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聞名於世,一直以來,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
所謂的窯變醫術,就是,鈞瓷在入窯燒製之前,釉色其實是一種顏色。
但是,在高溫燒製的過程中,釉質會發生非常豐富的變化。
等瓷器燒製成,出窯的時候,就會變化出很多炫麗的顏色。
甚至,有的時候,能夠生成一些如雲霞霧靄,如湖光山色,或人獸花鳥蟲魚等,極富意境之美的圖案。
這就是鈞瓷的神奇之處。
也正是因其有著如此獨特的韻味,被譽為“五大名瓷”之首。
這是張易之前,就知道的。
但是,除了這些之外,張易對鈞瓷的瞭解也並不多。
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沒有機會接觸過這種瓷器。
因此,當張易看到這個鈞瓷大罐之後,還是非常激動的。沒有猶豫,他的右手食指往那鈞瓷大罐上一放。
腦海中的聲音,便出現了。
“請問,是否鑑定?”
“鑑定!”
張易心中暗道。
“北宋窯變釉雙耳鈞瓷大罐。”
“鈞瓷,以其獨特神奇的窯變,位列五大名瓷之首。始於唐代,繁榮發展於北宋。到了宋徽宗初年,這種窯變釉的神奇,更是震動朝野,因此,宋徽宗下令,在禹州建官窯,為皇宮燒造貢瓷。”
“因為是皇家器物,所以,可以不計工時,不計成本,來燒製出上等精品瓷器。好的就要送入宮內,壞的就要打碎深埋,嚴禁流入民間。其中,鈞紅釉在當時創燒成功,可以說,開闢了鈞瓷美學的新境界。”
“然而,隨著北宋的靖康之變,趙構南逃,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北方的鈞瓷窯口,幾乎全都被毀,工匠或逃或亡,鈞官窯,也由此斷燒,可以說,這場朝代的變革,對於鈞瓷的發展,是毀滅性的打擊。”
“此,北宋窯變釉雙耳鈞瓷大罐,紅裡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紅,五彩滲化,相映生輝。特別是,兩抹如同火燒雲一般的窯變紅,極富意境,耐人尋味。開片奇特,如珍珠點,在傳承的過程中,有非常明顯的使用老化痕跡,這是歷史的痕跡,卻也是真品的特徵。”
“因此,此北宋窯變釉雙耳鈞瓷大罐,為北宋時期的官窯精品。”
“美中不足的是,底部因為作為豆芽罐的來使用,被鑽了一個小孔,稍稍影響大罐的價值,請問,是否修復?”
的確,生豆芽的罐子,需要透水,底下的確需要鑽孔。
不過,這個在張易這裡,都是小問題,肯定是能夠修復的。
只是。
現在還不能修復。
畢竟,還當著這麼多人的面。
如果被別人看到,生豆芽的罐子,底部的小孔神奇失蹤,那就不好解釋了。
見張易一直在拾掇這個豆芽罐,吳翠蓮好奇,走了過來。
“張老闆,這個豆芽罐您也收啊?”
張易回過神來。
“是啊!我剛才看了一下,這也是個老物件,還挺不錯的!”
說完。
張易就拿著這個鈞瓷大罐,也就是豆芽罐,去找到了老魏。此時老魏正在為自己房子塌了的事而難過。
時而嘆氣,時而抽幾口旱菸,似乎發愁接下來該怎麼辦。
張易過去,打了聲招呼。
便詢問道。
“老伯,您這個豆芽罐賣不賣?”
老魏看了張易一眼,估計也覺得,這東西值不了幾個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