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5 頁)
元起心想:還是順著馬路,先找個地兒休息會兒吧。
走不遠,前面是一個景點,仔細瞅瞅匾額,寫著“敕建馬神廟”五個大字。心想,就這兒吧。先進去逛逛,靜一下心。
花了五塊錢買了張門票,進了門才知道,原來這裡竟是京師大學堂最初的校址,景點指示牌上清楚寫著:;
“光緒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管理大學堂大臣孫家鼐奏開辦學堂,權假邸舍,應用何處房。六月初二日,奕劻、許應騤等上奏,以為‘地安門內馬神廟地方有空閒府第一所,房間尚屬整齊,院落亦甚寬敞,略加修葺,即可作為大學堂暫時開辦之所’。……”
一大清早,景區空蕩蕩的,已經是仲夏季節,樹蔭陰翳,偶有蟬鳴三數聲。孫元起心裡有事兒,再說,破舊的教室除了紀念意義,確也沒什麼可看的。逛了一圈,掏出手機,一看已經九點快半了。吔!這破廟裡手機連訊號都沒有。還是趕快出去吧!
順著遊廊拐了一個圈,卻見前面不遠處來了一個穿清朝服飾的人,心想:怪不得沒人,原來趕上拍電影的了。
孫元起怕耽誤時間,遠遠的繞開去,到了門口,呀!看門的都穿上長衫、拖著辮子了。拍電影好大的場面啊。手裡捏著票,徑直從門中穿過去。出門一看,傻眼了:這拍電影的咋連馬路、馬路兩側的房屋都換了?玩大了吧?
又一想,許是自己走到了馬神廟景區的另一個門,還是問問路再說吧。
折回身,問門口拖著辮子的矮老頭:“請問,五城中學怎麼走?”
矮老頭一臉迷惑:“五城中學?那是什麼?”
老頭兒倒是一口標準的京腔,聽著就知道是皇城根兒長大的,怎麼會不知道這附近的五城中學呢?於是耐著性子解釋:“就是附近的一所學校,我是來應聘當老師的。”
“您甭找了,估計您說就是這兒啦。”老頭兒一樂,露出滿嘴黃板牙。
“就這兒?”孫元起覺得這事扯得沒譜兒了。
“您可是問對人啦!要是問別人,估摸著都不帶知道的。月前,皇上吩咐孫大人辦理大學堂,一直沒找著地兒。前些日子慶王爺剛奏明皇上,要選在馬神廟……”
皇上、孫大人、慶王爺……
孫元起懵了。
一、再回首已百年身
1900年8月,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在巴黎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了題為《數學問題》的著名講演,提出了新世紀數學界急需面臨的23個重大問題,其中第四條為:“直線為兩點間的最短距離。”
很多人認為這個問題提得過於一般,“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初中幾何的第一條公理就是它,還用懷疑麼?不過話說回來,如今連“1+1=?”的問題都能提出,這懷疑公理的事情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有人拿出一張紙,在對稱兩個角上隨意點兩點,似乎最短距離是那條對角線。然而把紙一卷,兩個角捏合在一塊兒,這時候的距離則是無限接近於0。
推而廣之,於是就有了“時空隧道”之說。
時空隧道?
如花似錦的生活即將在孫元起面前展開的時候,他可不願意呆在清末挨罪受,姑且不說這戊戌變法成功與否,之後的義和團、辛亥革命、北伐、八年抗戰、解放戰爭,短暫的豔春之後,又是三反五反、反右、三年自然災害、特殊時期,才能輪到改革開放,等到小康生活的時候,自己都變成骨灰渣滓了,或許,“渣都”。
掏出手機,還是沒訊號,已經是九點四十了。
“趕快進去,或許回去還趕得上十點鐘的面試!”孫元起心想。不顧看門人的臉色,直闖進去,循著剛才出來的路又走回去,心想:“或許這樣就能回去了。”
院內樹蔭依然陰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