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性10(第1/2 頁)
聊聊借錢那些事兒
最近,網上一段女子跪地討債的影片火了。有位女子,因為和朋友交情深厚,當朋友向她借六十萬時,她沒多想就答應了。由於關係親近,兩人也沒立下任何書面字據。然而,到了約定的還款日期,這位朋友卻如同人間蒸發一般,怎麼都聯絡不上。
後來,女子好不容易在一條街上堵住了欠錢的朋友,便當街索要欠款。可那欠錢的女子態度強硬,一口咬定沒錢。借錢的女子實在無計可施,竟當著眾人的面跪了下來,苦苦哀求道:“你不用還我六十萬了,還五十萬就行。”這場景,活脫脫就是現實版的“借錢的成了低三下四的孫子,欠錢的反倒成了高高在上的爺爺”。
儘量不要向他人借錢,因為這可能會讓你逐漸丟掉節儉的好習慣;更不要輕易把錢借給別人,因為你不僅可能會損失本金,還極有可能失去朋友。倘若你珍視與朋友的情誼,最好避免有任何經濟上的往來。在借錢這件事上,存在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那些頻繁借錢的人,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還錢的。
有些朋友或許會說:“我也清楚對方還錢的可能性不大,可就是礙於情面,左右為難。”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對親戚朋友開口借錢這事心存忌憚!那麼,當別人向你借錢時,究竟是借還是不借呢?
要是你是那種不太好意思拒絕別人的人,就很容易淪為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免息債主!而且,人性中有個讓人無奈的地方:有了第一次借錢,往往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無數次……
從人情世故的角度來講,親朋好友遭遇困難時,借錢相助本是義不容辭之事。然而,大多數人的親身經歷卻是:錢借出去後,別人的問題解決了,自己的日子卻過得不舒坦了!催對方還錢吧,拉不下臉;不催吧,對方又不會主動歸還。說白了,借錢給別人,就像是把別人的問題攬到了自己身上,費力還不討好。
我有個姨娘,她和丈夫在福建打拼了二十年,攢下了差不多兩百萬的存款。他們在姨娘弟弟的公司上班,因為親戚關係,待遇還算不錯。這夫妻倆都是老實本分之人,沒什麼商場上的經驗,所以吃了不少虧。這兩百萬,他們在江西買了一套房子,又購置了一輛車,花去了五十萬。
剩下的一百五十萬,你猜怎麼著?大部分都被親戚朋友借走了。由於老家經濟條件不好,窮人比較多,只要哪家手頭寬裕有點錢,大家就會一窩蜂地跑去借錢。
去年,姨娘的一個朋友賭博輸了錢,便來找她借錢。當時姨娘已經被其他人借得所剩無幾了,實在不想再借,就打電話問我該怎麼辦,有沒有什麼好的拒絕方法。
我直接告訴她:“拒絕別人不需要什麼技巧,一個‘不’字就夠了。”可姨娘馬上就說:“這樣不太好吧。”還一個勁地追問我有沒有更好的拒絕方式。大家知道姨娘為什麼不敢直接說“不”嗎?因為她擔心會傷了彼此的感情。
我跟姨娘說:“如果你還想和他繼續做朋友,就應該拒絕他。如果因為你不借錢給他,他就不理你了,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
說實話,因為你不借錢就跟你斷交的朋友其實很少,反倒是那些你借了錢給的人,後續還會和你有聯絡。一個不懂得拒絕別人的人,就像是還沒長大的孩子,做事情都會過度在意別人的感受,永遠活在別人的目光之下。要是不懂得拒絕,別人就會經常來麻煩你,久而久之,你就會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爛”。
你會發現,絕大多數人在借錢的時候,往往會低聲下氣,把好話都說盡。可一旦錢到了手,態度立馬就會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不僅拖著不還錢,要是你催得緊一點,對方甚至還會比你更理直氣壯,說不定還會反過來指責你:“我要是有錢,肯定會還你,你急什麼?”結果呢,被氣得不行的你,可能會憋出那句經典的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