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回國,平靜的4.1(第1/8 頁)
北電。
黃博吃了晚飯,和幾個同學回到學校。
作為高職班,在學校上課的時間是要比本科的少的。
今天本來沒有課,不過老師通知了,說晚上要看路平安的奧斯卡短片。
幾天前路平安拿了奧斯卡,哪怕是個短片獎,在國內也掀起了一輪熱點。
從無到有的突破,總是會帶著那麼點意義。
而在討論奧斯卡的同時,關於路平安的衝奧紀錄片也在央視播放了。
大概就是路平安的過往介紹,初中高中哪裡上的,老師怎麼評價。
順道介紹了下路平安的身世。
到了這個時候很多人才知道,路平安原來還遭遇過那麼痛苦的一段經歷。
到底有多痛苦,路平安本人是淡然表示:“早就過去了。”
但他的大小姑、學校老師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襯托著路平安老可憐了。
接著就是路平安的短片之路,從柏林到戛納再到奧斯卡。
期間介紹了幾部電影,總之履歷來得一個亮眼。
最後介紹上美廠如何製作,然後就是一頓誇。
但問題是,關於短片到底是個啥,央視什麼都沒透露,連個片段都沒有。
這也是當下媒體和民眾最關心的。
《回憶積木小屋》到底是什麼質量的片子?
現在,北電的學生有福了。
老師說了,今天晚上會在北電放映廳先播放,大家一起鑑賞,路平安也會在。
等到了晚上8點,短片才會在六公主播出。
所以黃博不禁感慨,這高校就是不一樣!
此刻他有了一種作為北電學生的自豪感。
到了學校門口,一抬眼,便見到學校大門口的橫幅。
“熱烈祝賀我校導演系大三優秀學生路平安,榮獲第七十五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
數十米長的橫幅,擺在正中間,很是惹眼。
同行的一個01級的學長就笑了:“咱們北電的傳統來了,好好看哈,每年都會來這麼一次的。”
眾人會心一笑。
路平安之前連續兩年都會以橫幅的形式出現在學校正大門口的主位上。
這被一小部分人稱為北電新傳統之一。
不過當時這也只是玩笑成分居多。
但過了今天,情況可能真就要不一樣了。
連續三年拿下國際大獎啊。
哪怕是短片,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黃博感慨:“路導這可真就成了國內正兒八經第一人了哈。”
“可不是麼。”
身邊的同學也是感慨。
他們說的第一人,並不是影壇,也不是別的,而是在奧斯卡這個獎項上。
之前他們在課上學過關於奧斯卡的相關內容。
到目前為止,獲得過奧斯卡的華人有好幾個。
但正兒八經以電影人身份拿下奧斯卡的,內地嚴格來說是一個都沒有。
87年《末代皇帝》的蘇聰,人家靠的是音樂。
9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邦尼》的吳永亮,人家是數字動畫總工程師,而且作品也不是國內的,並不能強行扯上。
所以現在路平安的奧斯卡,那就真的算正兒八經、根正苗紅。
編劇、導演、製作,全是一手抓,拿了獎,那是誰都不能質疑。
而國內向來有崇尚“第一”的傳統,所以路平安這個奧斯卡的含金量,怕是要比之前的金棕櫚和金熊還要大一截。
“路導這是越飛越高了啊,哎,你們說他才大三,還會不會回學校拍電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