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5 頁)
是他們做飯時用來做鍋的支架的天然蘇打,在火焰的作用下,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晶體,這就是最早的玻璃。後來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一起,然後用一種特製的爐子熔化,製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發了一筆大財。
而真正有記載的,則是在大約4世紀,羅馬人就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到1291年,義大利的玻璃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
當時為了保密,不讓玻璃製造技術洩漏出去,羅馬的執政者就把所有的製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產玻璃!就這樣,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產玻璃,他們在一生當中不準離開這座孤島。
至於在後世,人們現在使用的玻璃,其實是由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石經高溫製成的。熔體在冷卻過程中黏度逐漸增大而得的不結晶的固體材料。性脆而透明。有石英玻璃、矽酸鹽玻璃、鈉鈣玻璃、氟化物玻璃等。通常指矽酸鹽玻璃,以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石等為原料,經混和、高溫熔融、勻化後,加工成形,再經退火而得。。
主要的製作過程,杜睿倒是記得很清楚,首先就是原料預加工,將塊狀原料,如石英砂、純鹼、石灰石、長石等粉碎,使潮溼原料乾燥,將含鐵原料進行除鐵處理,以保證玻璃質量。此後便是配合料製備,按計劃配料單稱取一定量的各種粉料,接著是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窯或坩堝窯內進行高溫加熱,使之形成均勻、無氣泡,並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態玻璃。然後就是成型,將液態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狀的製品,如平板、各種器皿等。最後是熱處理,透過退火、淬火等工藝,消除或產生玻璃內部的應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變玻璃的結構狀態。
像這種簡單的工藝,在後世自然很容易打成,可如今是在大唐年間,想要生產出絕對合格的玻璃製品,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這卻難不倒杜睿。
整整一天的時間,杜睿就在書房當中,鼓搗出了玻璃的製作流程,和一些需要配備的工具,然後便帶著杜貴去了,前次北伐,太宗上次下來的那五百戶封邑,此事太宗做得倒是相當厚道,那五百戶所佔的耕地都是上等的良田。
杜睿到時,這裡的里正慌忙出迎,他也聽說了,如今他們這位小主子可是太宗和太子面前的紅人,還是白身就享有了五百戶的封邑,日後的前程那還了得,雖然杜睿年幼,鄉民們倒也不敢怠慢。
杜睿和里正閒聊了幾句,此時正值隆冬時節,去年的年成雖然不錯,不過杜睿也免了他們的貢饗,里正自然是感恩戴德。
接著杜睿便在這個如今被命名為杜家堡的地方轉悠了起來,為他即將開始的玻璃作坊選定地址,這裡是他的封邑,說起來就是他名義上的領地,一個小小的國中之國,在他的封邑之內,杜睿除了不享有法權之外,治理權,稅賦的權利,全都由杜睿一個人說了算。
()
連續兩天的時間,杜睿總算是選中了一個臨河的位置,這裡在整個杜家堡的邊緣地帶,背靠著一座土山,臨近涇河的分流,無論是保密,還是地理位置都是絕佳。
隨後杜睿又將這裡的里正叫了過來,兩人密談了一個下午,結果第二天一大早,全村的青壯年便被動員了起來,在杜睿選好的位置,按照他的指揮破土動工,忙了起來。
要建一座玻璃窯,說起來倒也不是什麼難事,杜睿前世曾研習過《天工開物》,這些事情放在他的身上不過是小兒科,結果七天的時間,玻璃窯便被立了起來,那個高達六丈的大煙囪在這些鄉人的眼中,也甚為可觀了。
燒玻璃並不象yy小說那麼容易,想要燒出好玻璃必須溫度達上一千三百攝氏度以上,否則只能燒出市面上那些從西方的舶來品一一琉璃。
如果在杜睿的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