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1/2 頁)
第30章 新式夾喇嘛
傳真確實來了,一張接著一張,我只是傳過去那一張戰國圖,沒想到收到了足足有二十多張圍繞那種戰國圖的東西,不過大部分都沒有什麼卵用,只有兩張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張是圖畫,另一張是文字。
那張圖畫上面是一塊原形的東西,上面有一些古老而神秘的紋路,最中間有個圓孔,在這些紋路和圓孔之間,雕刻著可能是六條龍,也可能是別的他們異獸,旁邊有三個注釋,寫著「和氏璧」。
在一看到這三個字,我的腦袋就嗡了一下,那不是因為傷口發作,而是因為這東西的衝擊力實在太大了,即便是外行人也知道這三個字代表著什麼東西,更不要說我這個多少還懂點的人,
價值連城,就是從這塊美玉中延伸出來的,它是當之無愧的價值連城,秦王用十五座城和趙國換這塊和氏璧,結果都被藺相如以人玉同碎而威脅到放棄,最後完璧歸趙。
關於這塊玉璧的傳說實在數不勝數,傳說和氏璧的出現,可以視為最早的賭石。
在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他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
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
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幹了,接著流出來的是血。
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
於是,文王和卞和賭一把,賭這塊石頭裡邊是玉,卞和贏了替他昭雪,輸了立馬處死,約定好了之後,便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在歷史記載中,這塊美玉最後掌握它的是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唐滅之際,李從珂和后妃在宮裡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時投入火中,就此和氏璧神秘失蹤,關於它的下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當然,《史記》中還記載,秦王最終奪得和氏璧,便令能工巧匠打造成國之玉璽,在劉邦滅了秦的天下,這枚由和氏璧打造而成的玉璽,就成為漢室江山的傳國之寶。
現如今,和氏璧是否存在,已經無法準確解開這個歷史謎團,這塊寶貝究竟是完璧失蹤,還是打造成玉璽失蹤,這個沒有人知道。
另一張文字,插著家裡那邊人的話,應該是爺爺寫上去的,他認為這是一張藏寶圖,當然對於我們這種行業裡的人來說,它更應該叫做盜墓圖,上面有大概的位置,就在陝西太行山的某處。
這張文字大概是說,只要能夠找到墓葬的位置,便可以得到數不盡的財富,同時也有價值連城的和氏璧,是給趙國後人的,意欲用來復興趙國不朽江山等等。
胖子看的更是一知半解,他問我:「小哥,春秋戰國事情的趙國在現如今的什麼地方?」
我回憶了一下,說:「好像是在河北邯鄲市。」
胖子就嘖著嘴說:「那就奇怪了,丫的這東西不在邯鄲,怎麼會跑到山西去了?胖爺記得山西在春秋戰國事情好像是晉國的吧?要不然怎麼現在縮寫還是『晉』呢?」
我點頭說:「沒錯,你想說什麼?」
胖子就一本正經地說:「你看啊小哥,不管是趙國哪個皇帝,他也不應該埋那麼遠的地方,這會不是會是個套啊?」
我知道胖子最近可能跟我一樣,神經已經有點繃的太緊了,這全怪付義和黃妙靈這對師徒,我們比起人家確實嫩太多了,他能有這樣的想法,足以說明他智商應該是沒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