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第1/2 頁)
衡玉指尖微動,感受景淵帝的脈搏跳動。
脈搏虛弱無力,他的父皇身子已經衰敗下來了,卻一直堅持著想立他為儲君。
問題是他名不正言不順,內閣之中支援他的人寥寥無幾,這也是他父皇近些時間一直與內閣鬧得不愉快的根源所在。
而且……做皇帝勞心勞力,衡玉已經做過皇帝了,其實他現在對這個位置並不是很感興趣。
&ldo;父皇,聽說二舅舅向你求官了?&rdo;衡玉出聲問道。
即使原身對於政事一向極少理會,也聽說了這件事,可想而知這件事到了如今鬧得有多大。
景淵帝點點頭,還以為衡玉是擔心內閣阻撓,使得他二舅舅的差使沒有著落,便出聲道:&ldo;前任江南巡鹽御史三年期滿卸任,這一職位就此空缺下來。江南鹽政又事關重大,朕自然要選值得信任的人去。還有比你外家舅舅更值得信任的人嗎?&rdo;
衡玉握著景淵帝的手,沉聲道:&ldo;若父皇是為我與母妃考量,便拒絕二舅舅的請求,依照內閣的建議選派另一位官員就任江南巡鹽御史吧。&rdo;
江南富庶,鹽政又是一國財政主要來源之一,以他二舅舅那副吃相,若真當了巡鹽御史,無論是對江南,還是對姜家,長久來看都絕不是好處。
內閣的確有駁回權,但若是皇帝一意孤行他們又能如何呢。這件事僵持到最後,景淵帝一定會成功。
但若日後其它皇子上位清算,姜家危矣。
再進一步說,就算日後是他登基為帝,即使他能容得下姜家,也絕容不下膽敢染指鹽政的二舅舅。
景淵帝聽完衡玉的話後,第一反應是有人在衡玉耳邊說了什麼,聯想到《中庸》,他立馬就聯想到皇子的老師‐‐翰林院掌院蕭鴻雲身上,&ldo;是有人在你耳邊嘴碎了嗎,玉兒無需多慮,這件事父皇自然會處理好。&rdo;
景淵帝眼裡閃過幾分陰霾,對於那些膽敢在後面亂嚼舌根的人心生不滿。
其實景淵帝會這麼扶持姜家,除了皇貴妃的面子,主要還是因為衡玉。
內閣不支援他,姜家卻不同。
姜家本一尋常農戶,興衰皆繫於衡玉與皇貴妃身上,依附於他與皇貴妃。
若是姜家得勢,勢必會反過來支援衡玉,做他最堅定的附庸。
帝王的確可以一意孤行立他心愛的子嗣為帝,但沒有朝臣的支援,這個帝王,勢必是個孤家寡人,政令不通。
景淵帝希望他百年之後交到衡玉手中的江山,富饒而安穩。
衡玉也不多說,只是搖頭,&ldo;父皇聽我的就是,若是兩位舅舅再來煩您,您就讓他們過來找我。姜家不能為父皇分憂,至少也不能讓父皇掛心。身為外戚,驟然而貴已是幸事,子弟前程就讓他們自己去掙吧,若無才無德,也可富貴一世,若是有才能,父皇和內閣難道還會虧待了他們不成?&rdo;
他這一番話說得極為得體,即使是皇貴妃和姜家兩位舅舅過來找景淵帝,最後也只能埋怨到衡玉身上。
而最後那句話,又全了他父皇在內閣面前的面子,不讓他與內閣多起爭執。
&ldo;玉兒懂事了。&rdo;景淵帝欣慰嘆道。
說實話,嘉慶帝是寵愛皇貴妃,也是真的寵愛衡玉。但他不是昏君,會更屬意原身,也是因為原身聰明,頗有政治智慧。
只是原身被嬌寵慣了,雖然聰明,行事也肆意張狂。
也許原身也一直覺得最後那個位子會屬於自己吧。
這個話題結束,御攆也到了皇貴妃的淑華宮中。
淑華宮是皇貴妃建制,即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