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第1/2 頁)
樊若水精神為之一振,似乎石韋的話讓他悟不少。
可是他轉眼又生愁容,嘆道:&ldo;我樊若水不過一介書生,在唐國都難以立足,又如何為大宋立功。&rdo;
石韋卻進一步道:&ldo;眼下大宋已立國十餘年,楚國、荊南、西蜀、南漢諸國皆已被滅,其國疆土日廣,兵威日盛,我想那宋帝有併吞,一統天下之志,南下用兵,掃滅唐國只是時間的問題。&rdo;
聽得這一番話,樊若水頗有感觸。
他點頭道:&ldo;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宋帝趙匡胤確實是難得一見的雄主,南滅我唐國也是理所當然之事。只是眼下我已不打算為唐國效力,這又關得我什麼事呢?&rdo;
石韋的眸中閃過幾分詭笑。
&ldo;這當然有關係了,若水兄弟你想想,宋軍若是南取唐國,最大的障礙是什麼?&rdo;
樊若水面露狐疑,一時想不明白石韋為何會有此問,但也不假思索的答道:&ldo;北朝攻取江南,自古以來的障礙,自然便是這長江天塹了。&rdo;
樊若水雖然有些呆,但至少還沒讀傻,還是有些見識的。
石韋點了點頭,繼續道:&ldo;說得正是,若水兄弟,我倒要再問問你,如果是讓你來指揮宋軍攻取唐國,你會如何用兵?&rdo;
樊若水愈加的困惑,實是搞不明白,他為何又考較起了自己兵法。
不過他博覽群書,倒也不單只那些四書五經,什麼兵書史書之類&ldo;課外讀物&rdo;也多有涉獵,石韋的這番考較並不能難住他。
樊若水沉思了半晌,遂道:&ldo;宋若取唐國,必會從東西兩面夾擊金陵。一路以水師為主,從上游荊楚出發,順江東下,另一路,則由淮南南渡長江,兩路會攻金陵。&rdo;
樊若水的回答,跟石韋的判斷差不多,他便又問:&ldo;那你認為,從下游南渡長江,當選何處作為渡口?&rdo;
樊若水不假思索道:&ldo;自古以來從下游南渡長江,十有七八會選採石磯,只因這一處江面最窄,是宋軍迅速渡江的最佳之處,只是……&rdo;
&ldo;只是什麼?&rdo;石韋追問道。
樊若水道:&ldo;只是採石江面雖窄,但波濤卻甚急,就算宋軍能佔領採石磯,但光憑船隻來運送士卒也將頗為不易。&rdo;
石韋作了這麼久的鋪墊,終於將話題引入了重點。
當下他詭笑一聲:&ldo;大江之上,雖無橋可渡,但若能用竹筏、大船架起浮橋,到時大宋渡江,豈不如履平地?&rdo;
&ldo;浮橋?&rdo;
樊若水吃了一驚,要知自古以來,在長江上架浮橋之事,還從未有之,石韋這時忽然提起,如何能不叫他感到驚奇。
不過最初的驚訝之後,樊若水仔細一想,便點頭道:&ldo;大江之上架設浮橋也不是不可能,不過卻要準確的測量出江面的寬度,還要事先在岸邊建起浮橋固定之物,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只怕卻甚難啊。&rdo;
石韋笑道:&ldo;正是因為甚難,所以如果若水兄弟你能辦到這幾件事,然後北投宋廷,向宋帝獻上這浮橋之策,助宋廷完成一統大業,豈不正是大丈夫揚名振聲之舉,憑此功績,難道還怕宋廷不重用於你嗎?&rdo;
石韋終於道出了他想說的話。
這浮橋之計,他只是依稀記得歷史上有這麼一回事,又想樊若水正好生活於採石鎮,對於江邊上的渡口、圩堰、要塞等了如指掌,諸般因素湊合在一起,ォ讓他有了這般想法。
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