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2 頁)
&ldo;什麼事呀?&rdo;娜塔麗脫口問道。
&ldo;我們可以辦離港手續了。我馬上要到港務長那兒去拿這船的證件。&rdo;
班瑞爾-傑斯特羅穿著一件破破爛爛的蘇軍厚大衣,沿著波蘭西南部的一條路拖著腳步走,雪厚得到了他的腳踝。這支俄國戰俘的長長隊伍,彎彎曲曲地穿過歷史學家稱之為&ldo;上西里西亞&rdo;的那個地區平坦的白茫茫田野。穿綠衣服的黨衛軍手持棍棒或者機關槍,監視著這個行列。隊伍的前面和後面,開著兩輛噹啷噹啷直響的軍用大卡車,滿載著更多的黨衛軍。這支由萊姆斯多夫戰俘營最壯實的囚犯中挑出來的勞工隊一路都是步行的。途中死了大約三分之一的人。每天上午十點的飯食是一片類似麵包的黑乎乎的木頭一樣的東西,用蕁麻、壞土豆、爛菜根諸如此類的東西做成的半涼不熱的湯。連這樣的口糧也經常沒有,於是這些人就被解散,在黨衛軍的槍口下像山羊一樣在田地裡尋找可吃的東西。每天由十二到十四小時,他們得跟上那些身強力壯的押送計程車兵的速度一步步走著,而押送計程車兵則每兩小時一班輪換著步行和乘車。
班瑞爾-傑斯特羅像橡樹一樣結實的身體也幾乎拖垮了。在他周圍,人們走著走著就倒下了,經常是一聲不吭,有時候發出一聲呻吟或是叫喊。當棒打腳踢都不能使倒下的人醒來的時候,就用一顆子彈打穿他的腦袋。這是一種例行的預防措施,免得遊擊隊可能把他救活並吸收進去。德國人鎮靜而仔細地用槍把每一顆頭顱打得粉碎,在雪地上縮成一團的俄國軍大衣的領邊留下一大攤紅通通的東西。
現在,這支隊伍正由克拉科夫向卡託維茨走去;新的路標上用粗黑的德文字母寫著,就稱作kattowitz。班瑞爾-傑斯特羅麻木地猜想這場長途跋涉很快就要結束了,因為卡託維茨是工礦中心。他太缺少生命力了,寒冷、飢餓和招架不住的疲勞使他太萎靡不振了,以致對於命運怎麼會把他帶到這些熟悉的地方來,也不感到奇怪了。他把越來越差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盯著前面的那個人。他的腿移動著,但雙膝僵直,因為他只怕關節萬一放鬆了,就會彎下去,那麼他就會摔倒,於是腦袋就會被打掉。
在四十個年頭裡這條老路沒大改變。班瑞爾能預先說出每一個轉彎。他知道,什麼時候另一所農屋或是木頭蓋的教堂會透過細細的、紛飛的幹雪出現。特遣隊正在朝卡託維茨煤礦去嗎?命運還不壞呀!在冬天礦裡要比野外暖和。礦工得吃飽才能幹活。
儘管步行過程中經歷了所有這些苦難,班瑞爾還是感激上帝,他是在這勞工隊伍之中,終於離開了那個戰俘營。他在上次戰爭的經歷也好,他在華沙猶太區中的生活也好,都無法跟他在萊姆斯多夫所看到的情況相比。這個戰俘營並不是真正的戰俘營,那兒沒有兵營,沒有建築物,沒有點名,沒有管理機構;沒有維持秩序的手段,除了對架在崗樓上的機槍和對夜裡耀眼的探照燈所懷的恐懼。全部設施是一片用帶刺的鐵絲網圍起來的露天場地,延伸出去望不到邊,在裡面圈著二十萬快要餓死的人。在東方戰線,&ldo;日內瓦公約&rdo;並不存在。蘇聯從未在上面簽過字。
優優書萌 uutxt。 全紋子坂月瀆
正文 第15節 戰俘包袱 字數:2230
p{text-dent:2e}
德國人無論如何都不準備背這麼大的戰俘包袱。缺乏食物和水的供應。萊姆斯多夫的生活準則是自我儲存,戰俘們在汙穢、惡臭的環境裡為了一點可吃的東西吵得面紅耳赤,大打出手,生了病也沒人過問。死屍亂七八糟地倒在糞土和雪地上。每天在帶刺的鐵絲網外,死人都在一堆堆被焚化,用木材和廢油當燃料。焚屍的火光在晚上照得很遠。集中營臭得就像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