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太子(第1/4 頁)
原時空中的吳三桂,崇禎八年時就已經是前鋒營的參將(正四品),當年他剛23歲。本時空中的長伯追隨紹哥在遼東刷軍功,因此升遷速度比歷史更快,22歲就擔任了山海關總兵。
除郭紹外,吳三桂與史可法兩人是晉升速度最快的兩個官員,三人在大明屬於坐火箭晉升。
而自從郭紹起兵以來,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一直就密切注意著關內的局勢。
一個月來崇禎皇帝已經給他發了十幾封詔書,讓他率兵回來勤王,但他一直引兵觀望。
直到十天之前,崇禎命人給他送來了五百萬兩銀子的軍餉(紹哥發國債賺的,拿紹哥的錢打紹哥),並承諾事成以後加封他為遼國公世襲罔替,吳三桂這才率領大軍從山海關開拔。
不過山海關的地形極為重要,那是抵禦後金的一道重要屏障。
為了確保自己走後山海關不失,吳三桂留下了自己的軍師劉玄初鎮守,自己則帶著關寧鐵騎,這支遼東最強的機動部隊趕回北京勤王。
關寧鐵騎剛剛來到遵化,斥候就向他報告了一個訊息:“都督,大事不好了!北京出現了齊國公的旗幟!”
齊國公也就是郭紹,這是他在北京之戰後,崇禎皇上親自加封的。
本朝的國公不少,但大部分都是開國時期以及靖難後冊封的,郭紹這個齊國公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北京已經失了……”吳三桂聽到這個訊息,瞬間像被抽走了所有生命一樣癱坐在馬背上良久反應不過來。
副將王輔臣在一旁小心翼翼的問道:“都督,我們怎麼辦?還去不去北京?”
“去個屁!”吳三桂爆了粗口。
他願意勤王,是因為覺得北京的城市高大,郭紹一時半會兒磕不下來,等他攻城不克,軍心疲憊,自己在率領大軍趕回來,就能一擊得勝。到了那個時候他率兵入城,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
整個大明都是他吳家的!
這也是他為什麼率兵回來勤王的原因,他這次回來可不是衝著那個遼國公來的!
但他沒想到,北京居然這麼快就丟了,既然北京都丟了他的計劃也就沒可能實現了。
那他還去北京幹嘛?給郭紹送人頭麼?
“通知全軍後隊變前隊,立刻撤退快!”
說著吳三桂勒轉馬頭準備撤退。
“都督,我們就這樣撤了,京師怎麼辦?陛下怎麼辦?”王輔臣此刻還沒經歷過社會的毒打,還沒那麼多心思,他還真以為這次跟著吳三桂回來是勤王的,根本沒想到對方真正的目的。
“郭紹用兵如神,皇太極,高迎祥,圖賴這些哪個不是人精,結果都被他一一碾碎。
我們這幾萬人馬去了頂什麼用?現在立刻退回山海關,用我們手上的雄關,跟郭紹討價還價才是真的!”
事到如今,吳三桂也就不掩飾自己的心思。
他認為北京已失,崇禎大機率是死了,既然皇帝都死了,他肯定要考慮自己的利益。
這種情況下拿山海關跟郭紹談判才是最明智的。
就這樣,崇禎翹首期盼的援軍,還沒摸到北京城的邊,就已經一溜煙的跑了。
這個訊息,也很快被郭紹手下的斥候偵察到了。
……
另一邊,京師,紫禁城中。
“郭都督不必枉費心機了,我是不會為了我兒子的性命,就替你去遊說陛下回來向你投降!”
田貴妃話音一落,郭紹頓時明白對方這是誤會了自己急忙解釋:“娘娘,首先我要澄清,陛下並沒有逃走,他就在乾清宮中。”
“什麼?”田貴妃大驚失色,陛下居然還活著?
郭紹抓到了陛下居然沒有第一時間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