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身為90後(5-14)(第1/1 頁)
也正因這份愛的難以割捨,所以,父母對我的未來也更加地關注。那年我二十四五,父母開始著急了,因為我還單著。被介紹也是從這開始的。我想,偶爾的順從也是緩解父母焦慮的方法吧。畢竟,爭吵的結果不會是我們想要的。所以,我加了,聊了,見識了,並默契地閒置了。
常言,“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我也無法完全迴避。世俗就是如此。若是我繼續什麼都不做,什麼動靜都沒有,也不主動溝通,那就只會讓父母更加地著急。那我對父母的愛也將因此而惡化到往另一個我不願意推動的方向走。所以,在充分地理解了父母的顧慮後,我行動了。
為了徹底地讓父母理解我的立場,我也試過逼自己註冊了不少的相親平臺,並逼著自己花了大價錢投資了短期的相親服務,以此刺激自己對此的積極性,並有力地推動著此項人生大事的進度。可事實是,無效。
鑑於此,再加上我的多番溝通,父母也只好順我意,給足我時間,讓我做自己,讓我隨心成長。
在愛裡,需要的是相互理解,而溝通是這的前提。
起誤會的時候,我總想第一時間得到父母的理解,可我又會想自己是否就完全地理解父母的用意呢,如果沒有,那我就必須先和父母好好地談談,而不該自顧自地陷進沒有結果的煩惱中,還不自覺地按下冷戰鍵,失去了主動溝通的慾望,讓誤會的雪球越滾越圓,越滾越大。
在愛裡,需要的是雙向主動,而踐行是這的證明。
小時,父母會不斷地,主動地,重複地教我怎麼喊“爸爸”和“媽媽”。長大,父母還會繼續地,習慣地,問候著我。
就像,我會時不時地給父母發簡訊,打電話,寫寫信,又或,節假日,給父母寄寄禮物,發發紅包,送送祝福。
一旦,愛變得被動了,那就是不知覺的忽視,及不在乎的開始。
工作很忙,很日常,也會很讓人忘乎真實的生活和當下的擁有。正如,那些工作日裡,那些加班的週末,都可以全然不理會父母的思念,似乎很合理,慣得正常了,也便覺得無所謂了。待平凡的幸福突然開始消散,那一秒,才醒覺,啊,原來一直追求的,就是上一秒。
很小,小到我已經忘記了是幾歲,總之,很早起,我就知道誰在我的生命裡十足重要,所以父母從那時起就一直置頂在我的人生裡,我的所有日常裡。
我對父母的愛,絕對不比父母對我的愛少。好像,活在愛裡的人,都愛計較這個,包括我。
有人說,愛裡,有著無畏的犧牲。可在我看來,用犧牲來形容愛真的不合適,反而,顯得愛過於膚淺了,好像不付出代價,就不會擁有一樣,多少有些不甘心,不情願,不服。所以,比起犧牲,我更喜歡用成全來形容那些為愛做出的選擇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