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援軍抵達(第2/2 頁)
交代。
但他沒想到事與願違。
莎畢可汗的大軍根本就無法攻破這座關隘。
要是自己再待下去,難免會有意外發生。
他現在寧願無功而返。
也不願意自己的東征軍再出現不必要的損失。
“坦普斯閣下,請相信我的判斷,這一次我們一定可以攻破這座關隘的,除非對方的援軍到來。”
莎畢可汗有些急切了起來。
“好!我再相信你一次,希望事實如你所說,否則你就不要怪我擅自撤軍了。”
坦普斯眼見莎畢可汗這麼說,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最終點頭同意了下來。
很快。
蠻族大軍和東征軍各自集結。
由蠻族大軍在前,東征軍在後。
緩緩朝著樓山關逼近。
東征軍只有兩個兵種。
一種是長矛兵。
這些長矛兵手持接近一丈長的長矛,組成一個個方陣。
士兵們緊密排列,每一排都有多名士兵並肩站立,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人牆。
這種高密度的佈陣方式使得方陣在正面交鋒時能夠承受巨大的衝擊力,並給予敵人以強大的壓迫感。
士兵手中接近一丈長的長矛遠遠超出了常規近戰兵器的攻擊範圍。
當方陣前進時,如林般的長矛向前伸出,構成一片致命的矛尖之海,讓敵方騎兵和步兵難以靠近。
而且這些士兵經過嚴格訓練,行動一致、步伐整齊。
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整個方陣都能如同一個整體般迅速做出反應,保持嚴密的隊形不被打亂。
在平原等開闊地帶,它可以充分發揮其規模優勢,以排山倒海之勢衝擊敵軍。
而在山地或狹窄通道處,方陣則可靈活調整陣形,適應不同的戰鬥環境。
東征軍透過旗幟、號角等訊號來傳達指令,確保全體士兵準確無誤地執行戰術安排。
另一種就是騎兵。
這些騎兵也裝備了長矛兵一樣的長矛。
不論是長矛兵還是騎兵,他們都是統一穿著厚重的板甲。
看起來很有壓迫力。
如果此前不是因為有樓山關的高大城牆阻擋。
他們絕對可以對駐軍造成毀滅性的殺傷。
然而。
他們的大軍才剛剛開始移動。
樓山關的關門就被緩緩開啟。
神策軍騎兵瞬間魚貫而出。
關門很大。
因此神策軍騎兵的出關速度非常快。
原本,當莎畢可汗遠遠地瞧見那神策軍騎兵如潮水般洶湧而出關時,他那張粗獷的面龐之上,瞬間便浮現出了一抹得意洋洋的笑容。
要知道,在他看來,以自己麾下那強大無匹的蠻族大軍,再加上坦普斯所率領的東征軍,眼前這點神策軍騎兵簡直就是不自量力!
如此少得可憐的兵力,竟敢主動出擊,豈不是自尋死路嗎?
回想起上次與這支神策軍騎兵交鋒的情景,儘管曾給自己的大軍帶來了將近一萬多人的傷亡。
但那也不過是趁著自己大軍倉促撤退,且坦普斯的東征軍尚未有所行動之時,才得以僥倖得逞罷了。
可是,沒過多久,莎畢可汗臉上的笑容卻如同被寒霜凍結一般,迅速僵硬在了那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