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天不絕人,駁初見 ,修真陽(九)(第1/2 頁)
自楊應尾騎馬墜崖,忽忽已是七年有餘。
他起初每日裡所思所想,便是如何出離此谷,後來覓路不出,索性絕了念頭,而今他已可輕鬆出谷,心中卻是有些依依不捨。
山谷之中,任何一處地方,一花一樹,他現在閉著眼睛,都能想象出是什麼樣子。
南面的那一叢月季新開,迎風展嬌,北面的山芍藥,這幾天陸續凋謝,無力留住那一抹潔白,“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谷中沒有燕子,卻有一群不知名的嘰嘰喳喳的黑綠羽毛的小鳥,另有猿猴六十九,山羊七十八,盡皆相識。
楊應尾在谷中信步而行,瀑布飛流,寒潭魚遊,盡是七年來瑣碎倒影。
自從上次神駁離開以後,已過去了一個多月,就再也沒有來過,他猜想,神駁可能也不會再來了。
他不知道它為什麼不來,正如也不明白,它當初為什麼會來一樣。
回想起這四個多月來,與神駁拼鬥,總計有十三次,神駁如有殺他之意,自己早就死了何止千百次?
現在,楊應尾內心之中,渴望在谷中猛然又聽到神駁的呼嘯聲音,能再看到它霸氣凜凜、狀若天神的樣子,哪怕只有一次。
然人生之中,過去了的就是過去了,剩下的也只能是思念。
神駁再也沒有出現過。
楊應尾花了兩天的時間,將六本經文從頭至尾又翻閱一遍,等他看完後,心中又是歡喜又是悵惘。
他將四卷九陽真經、胡青牛醫經以及王難姑毒經,依舊用那塊油布包了,還是放回到那山壁孔洞之中,取來泥土加水和勻了,把那孔洞封上。
將經書帶走的念頭,楊應尾根本沒有轉過,他認為,這些東西,理所應當的就該在這裡。他心中只是想道:“若不得這位不知是幾百年前的張無忌老前輩,我可是要終身老死此谷了。”
當下對著藏經之處,楊應尾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在他心目之中,雖然還不知張無忌是男是女,是善是惡,卻已經把他當成自己的師父了。
決計要離開山谷的前一天夜裡,皎皎空中孤月輪,楊應尾想著明日就要走了,便去寒潭邊馬兒的埋骨之處道別,但見瀑布在月光照耀之下,如白龍一般,回思當日萬丈高崖跌落,心中猶有餘悸。
張貞信佛,從楊應尾四歲開始,便教他念誦各種佛家經文,楊應尾在馬的墳冢前。盤膝而坐,雙手合十,心中默唸往生咒:南無阿彌多婆夜,哆地夜他阿彌唎都婆毗,阿彌唎哆悉耽婆毗,阿彌唎哆毗迦蘭帝,阿彌唎哆毗迦蘭多,伽彌膩,伽伽那,枳多伽唎娑婆訶。
念著念著,他心中甚感平安喜樂,便靠在岸邊,聽著瀑布水聲,朦朧中便已睡著。
剛一入夢,便見地底驀然鑽出一匹大馬,彷彿便是當年與他一起墜崖之馬,楊應尾驚喜交集,上前摩背撫慰,卻聽見半空中有人喚他。楊應尾仰頭,見父母凌虛而立,他大呼著奔上前去,父母身在星空中,飄身遠走。
楊應尾騰不得雲,駕不了霧,哪裡追得上?正心中大急間,那馬一聲輕嘶,脖子後面生出一對翅膀來,他躍上馬背,馬兒翅膀一扇,四蹄騰空,平步青雲,朝楊應尾的父母飛了過去,可總還是追不上。
楊應尾見父母二人的身影越來越遠,最後杳然不見,他身在馬上,彷徨四顧,周邊盡是空空落落,他正悵然若失之間,耳邊聽到父親的聲音:“尾兒,你看那東方七宿。”
他凝目望去,見一處星光異常明亮,催馬向那方飛去,待靠得近些,穿過七重烏雲,忽然見九顆星大展光華,燦爛奪目之間,有一個神物,昂首踏雲而出。
楊應尾定睛一看,大聲喚道:“駁兄,你原來在這裡啊,可想得我好苦!”
神駁一雙瞽目中,似滿含憐憫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