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2/2 頁)
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卻不產茶。
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徵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且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而「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來至民國時期漢、藏之間以進行茶馬交換而形成的一條交通要道。具體說來,茶馬古道主要分南、北兩條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
但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只是茶馬古道的主要幹線,也是長期以來人們對茶馬古道的一種約定成俗的理解與認識。事實上,除以上主幹線外,茶馬古道還包括了若干支線,是一個龐大的交通網路。它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亞、西亞、中亞和東南亞,遠達歐洲。
在當驢客的時候曾遊覽過茶馬古道,聽過導遊了講解,朱永興心中也大概猜到了鄭硯北訊息靈通的原因,他笑著贊道:「秘境雲南茶馬道,普洱遺風茶馬香!你的先祖能無懼盜匪、不畏艱辛,以勇往直前的氣魄開拓家業,吾甚是羨慕,甚是景仰!」
;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