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2 頁)
☆、賜死
第一章
韋氏兄弟為救乃兄,四處求告,甚至在上書中言道太子可為韋堅作證,證其無反意。此舉終於惹怒了玄宗。
玄宗畢竟已經年老,是個已失去了幾個兒子的老人,他現在只想享受盛世榮光,只想在這樣的榮光中,安度晚年。有歌舞、醇酒、美人相伴,他已心滿意足,再不想生出甚麼變故。所以,他明知道李林甫要扶持的是壽王李瑁,明知道自己立李亨為太子後,李林甫與李亨不和,想盡一切法子要扳倒太子,但他既不想動李亨,也不想動李林甫。
兩個人這樣爭鬥不休,恰好形成微妙的平衡,誰都要盡力討好自己,誰都無法一方坐大,對自己形成哪怕一絲一毫的威脅。玄宗很滿意這樣的平衡。
李林甫指使二楊誣告韋堅和皇甫惟明一事,玄宗其實心知肚明。韋堅沒有反意,皇甫惟明同樣沒有反意,但一個顯貴,一個邊將,都與太子關係密切,卻天天湊在一起,也的確讓玄宗心生反感。當年自己是如何起事的?這些人,便不知道收斂一些?也確實要好生敲打敲打這個貌似老實的兒子。
何況皇甫惟明攻石堡城無功,損兵折將,也讓玄宗甚是惱怒。雖然明裡未曾多加責備,只是削了皇甫惟明的軍權,留他在京中任個閒職,但玄宗心中卻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
大唐與吐蕃邊境的石堡城,是吐蕃依三面斷崖、一條窄徑而築成,其目的就在於扼守青隴,控制河湟,是進軍河隴的必經門戶,對於大唐,則是扼守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塞。因此多年來都是雙方必爭之地。
石堡城在大唐與吐蕃之間多次易手,原本玄宗對之也並非勢在必得,可是開元十七年春,當時的朔方節度使李禕奇襲石堡城,從此牢牢固守這座堅城長達十三年,到開元二十九年年末,卻又被吐蕃攻佔。這讓玄宗非常惱怒。
在國內安定、百姓豐足、萬國來朝、對外戰事也節節順利的今天,這樣的失敗對於玄宗是不可容忍的。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奪回石堡城,想著雪恥,可是皇甫惟明忝為大帥,竟然幾次都失敗了。
所以,他原本就該殺。
可是殺了皇甫惟明,韋堅也得殺,殺了韋堅,太子就一定會被牽連進來。
為了太子,他勉強饒了這兩個人,貶官而已。下制書,藉口韋堅因謀求官職地位,存有野心,貶為縉雲太守;皇甫惟明因為挑撥離間君臣之間的關係,貶為播川太守。
可是這個越老越不懂事的韋堅,為了脫罪,竟然將太子拉下了水。這讓玄宗怎麼能再忍?
於是韋堅再貶江夏別駕,他的兩個弟弟,韋蘭、韋芝流放嶺南。
太子李亨為免株連,立即將韋妃休了,並表示絕不以親廢法。韋妃一夕之間被打落凡塵,她不能似普通人家大歸的婦人一般再嫁,天家的兒媳,即便被休,也永遠屬於天家,她別無選擇,只有遁入空門,從此青燈古佛。
然而韋妃在韋氏一門中,還是幸運的那一個。
李林甫為斬草除根再進讒言,雖然他所謂韋堅的朋黨,已經被玄宗打壓的差不多了,因此皇帝其實已不太把這些人放在心上,但李林甫話語中的四個字打動了多疑的皇帝。
除惡務盡。
韋堅因此流放臨封。
這一切,都發生在區區數月之內。
蕭易以為,這已經是苦難的盡頭。
他從太原返京途中聽說韋堅貶官縉雲(今浙江麗水),於是匆匆趕赴縉雲,還未抵達,又聽說韋堅再貶江夏(今湖北武漢),於是再折往江夏,之後,是臨封(今廣東臨封)。
數月的日子,蕭易自己都不曉得是甚麼支撐著他如此往返奔波,萬裡追隨。
終於抵達臨封,已是當年深冬,看到憔悴衰老到幾乎認不出的韋堅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