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慈禧(四)加強集權(第1/5 頁)
1861 年 11 月 2 日,兩宮太后慈安和慈禧與恭親王奕?,精心策劃並毅然發動了辛酉政變。這場政變猶如一場疾風驟雨,以雷霆萬鈞之勢,將肅順等顧命八大臣一舉拿下,一網打盡。
要知道,顧命八大臣在咸豐帝駕崩後,原本手握重權,把控著朝政的諸多關鍵環節。然而,此次辛酉政變,不僅成功地解決了顧命八大臣這一棘手的問題,更是從根本上,徹底改變了咸豐帝臨終前,對皇權分配的精心佈局。
在咸豐帝離世之際,他或許曾期望顧命八大臣,能夠輔佐幼帝,維持朝政的穩定。但他未曾料到,這一佈局會被辛酉政變所打破。
政變勝利後,兩宮太后慈安和慈禧,憑藉著自身的謀略與果敢,以及與恭親王奕?的緊密合作,成功地掌握了大清朝的實權。
而奕?,這位在政變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的人物,順勢替代了八大臣的地位,榮升為議政王,併兼任軍機大臣領班。
他所擁有的權力,可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甚至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例如,在諸多重大決策中,他的意見往往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各級官員對他的指令莫敢不從。其權勢之盛,在當時的朝堂之上無人能及,對清朝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且重大的影響。
而兩宮太后,在封建王朝那根深蒂固,等級森嚴的體制束縛之下,只能無奈地垂簾聽政,充當著最後拍板的授權人。要知道,在那個時代,封建禮教和傳統制度,猶如一道道無形的枷鎖,限制著女性直接參與朝政的權力。
此時的大清王朝,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政治體制——兩宮垂簾聽政,親王輔政。這種體制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可謂別具一格。垂簾聽政這一形式,使得慈禧得以緩緩來到了權力的前臺。
然而,此時的她,儘管懷揣著對權力的渴望和野心,但在面對如何有效地支配權力,治理如此偌大的國家時,還顯得頗為稚嫩,經驗明顯不足。畢竟,管理一個國家絕非易事,需要豐富的閱歷,卓越的智慧和果斷的決策能力。
因此,見多識廣,閱歷豐富的恭親王奕?,便成為了慈禧極為重要的幫手和學習物件。奕?憑藉著自己,多年在政治舞臺上的摸爬滾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智慧。
應該說,在慈禧掌權的漫長時間裡,她所奉行的很多外交政策,以及學習洋務等重大國策,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於奕?的影響。
例如,在開展洋務運動時,奕?提出的一系列引進西方技術,創辦近代企業的主張,都為慈禧所借鑑和採納。在處理與外國列強的關係上,奕?的一些外交策略和理念,也對慈禧產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與慈禧一同垂簾聽政的慈安,其地位實際上要比慈禧高出一籌。然而,慈安對政治事務和國家大事,並不太感興趣。
大多數時候,她更像是一個象徵著權威的吉祥物,默默地支援著慈禧,併為她提供後盾。因此,當涉及到需要兩位太后,共同決定的事情時,基本上都是由慈禧,來主導決策。
慈安的存在,為慈禧增添了一層合法性和權威性。儘管她本人對政事不太熱衷,但她的身份和地位,使得她成為了宮廷中的重要人物。她的存在也平衡了權力結構,讓慈禧不能完全獨攬大權。
同時,慈安的溫和性格和不干涉政事的態度,也為慈禧提供了,相對寬鬆的環境,使其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能和影響力。
而慈禧則憑藉其智慧,權謀和政治手段,逐漸掌握了實際的權力。她透過巧妙地運用各種策略,贏得了朝廷官員和大臣們的支援,從而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這個過程中,慈安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決策,但她的存在,仍然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確保了慈禧不會過度濫用權力。這種微妙的權力平衡,在清朝